“活力大湾区 魅力新广州”出圈,玩梗背后是实力自信
“世界是个巨大的大湾区”,这句看似无厘头的调侃,正成为年轻人对区域发展认同最生动的诠释。近期,一句“活力大湾区 魅力新广州”在社交平台掀起的热潮,恰恰印证了这一点。各地网友们一边喊着这句口号,一边将广州的地标“移植”到世界各地,比如,将长白山称为“白云山”,把悉尼歌剧院认作“广州大剧院”,甚至让巴黎埃菲尔铁塔“变身”广州塔。
这场爆火梗的背后,是官方品牌与民间创意的一次完美“双向奔赴”,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影响力破圈的生动体现。从严肃的地理经济概念变身网络热梗,“大湾区”完成了从区域规划到文化符号的华丽转身。
而支撑这个梗持续发酵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坚实的现实发展成就。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大湾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改革纵深推进,正从新兴产业的集聚地加速迈向全球创新高地,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随着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深中通道主线贯通,“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落地,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正加速形成。珠海边检总站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数据显示,今年截至4月10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港澳单牌车数量已突破100万辆次。“上午在澳门喝早茶,下午在广州谈生意,晚上在香港看展览”已成为许多大湾区居民的日常。
眼下,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临近,一个更自信、更开放、更具活力的粤港澳大湾区向全国发出热情邀约。“新广州”作为这一盛事的重要承载地,也正展现出传统商贸名城在新时代的华丽蜕变——它既是千年商都,也是科创前沿;既有骑楼街巷的市井烟火,也有珠江新城的璀璨天际。这些变化让广州的城市魅力得以更立体呈现,也给“活力大湾区 魅力新广州”这句话注入了更多现实场景的鲜活素材。
在社交平台上的海量二创中,我们也看到了年轻一代对地域文化的强烈自信和表达方式的创新。网友们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在趣味互动中表达对家乡的认同感。这种创意传播,打破了官方宣传的单向输出模式,形成了全民参与、创意迸发的良性互动。
可以说,在这波玩梗热潮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年轻人的创意狂欢,更是大湾区发展底气的生动注脚。“活力大湾区 魅力新广州”这句口号,成为连接本土记忆与世界目光的纽带,见证大湾区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未来——“活力大湾区”,实干浇筑其根基;“魅力新广州”,自信绽放其光芒。
文|记者 冷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