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观礼九三阅兵,来自广东的他们这样说 | 我在现场看阅兵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现场,多位来自广东各界的代表受邀观礼九三阅兵仪式。
广东抗战烈士遗属代表:
共和国不会忘记
共和国不会忘记,那些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老兵。
这次阅兵,安排了一批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老同志、老民兵、地方支前模范代表和抗战烈士遗属代表到九三阅兵的现场观礼,表达对英雄前辈的崇高敬意。
这其中,就有很多位来自广东的抗战烈士遗属代表——
来自广州的林洁是林耀烈士的后人。林耀于1911年出生于澳门,祖籍在鹤山市址山镇,14岁时他一个人回到广州考入广东航空学校。1938年被分配到空军驱逐部队服役,在抗战期间英勇出击,击毁敌机3架。后调至重庆任空军教官,职务为中校,后来加入空军“飞虎队”。1944年率队到湖南阻敌,击伤敌机后,被敌护航机打中机尾,坠机壮烈牺牲,年仅33岁,牺牲时职务为上校。林耀烈士在广州十九路军纪念碑和南京航空烈士纪念碑上都刻有名字。
来自梅州的姚梅健是姚子青烈士的孙子。2015年,姚梅健曾陪父亲姚鸿逵到北京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姚子青,1909年出生于广东省平远县。1926年,姚子青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姚子青率部开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奉命驻守宝山县城,以200余壮士对抗日军,直至壮烈殉国。
“85后”法医赵建:
一次精神洗礼,激励担当使命
“这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对和平与未来的深刻思考。”广州市公安局警务技术支队六大队科长赵建激动地向记者表达现场观看大会的感受。当庄严的国歌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澎湃情绪在他的内心涌起。
礼炮回响、战车轰鸣、战机翱翔,现场每一道声音、每一幕画面都让赵建兴奋不已。站在观礼席上,赵建心中激荡的不仅是对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崇敬,更是对“人民公安为人民”初心使命的深刻体悟。“我们虽未亲历战火硝烟,但抗战精神的内核,早已融入公安队伍的血脉,成为我们守护岁月静好、捍卫社会安宁的精神坐标。”
赵建是一位“85后”法医,致力于用科技“为死者言、为生者权”,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最美基层民警,曾获公安部科技奖二等奖,被授予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民警、首届广东省青年科技创新奖、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全省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从警13年来,赵建勘查重大现场400余次、检验尸体600多具、发出检验鉴定报告800余份,为维护正义、打击犯罪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面对水中高度腐败尸体死因鉴定这一国际公认的难题,赵建十年如一日地扎根实验室探索,带领团队研发出准确高效的硅藻检验技术,让溺死检出率从28%提升至97.4%,被21届国际法庭科学协会评价为“法医病理学领域的里程碑”。这套具有开创性的硅藻检验技术体系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先后应用于全国3000多宗重大疑难案件,成为行业标准,并在奥地利等国外实验室应用。
此次受邀观礼,赵建觉得,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党和国家对公安工作的最高肯定。当前公安工作正朝着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加速迈进,赵建表示,将以此次观礼为新起点,立足岗位、勇担使命,把阅兵观礼激发的民族自豪感转化为工作动力,以智慧警务助力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佛山“战神”林伟光:
一身警服、一身勋章,“人民”二字重千钧
一身警服、一身勋章。九三阅兵现场,广东省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副局长林伟光受邀观礼。
“当威武雄壮的受阅方队踏响大地,当领先世界的新型战机呼啸长空,我心潮澎湃、倍感振奋。”现场观礼,林伟光心情久难平复,参阅队员们坚定的步伐、坚毅的口号让他尤为动容。在他看来,这种坚毅和坚定,源自对党对人民矢志不渝的忠诚基因,穿越烽火硝烟,代代相传,也激励和引领广大公安民警在新时代公安事业中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从‘人民军队’到‘人民公安,‘人民’二字重若千钧。”林伟光告诉记者,如果说“军民鱼水情”是人民军队抗日战争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那么“警民鱼水情”则是人民公安书写新时代平安答卷的力量源泉。
“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持续创新服务群众方法,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警民携手共同守护社会和谐安宁。”他说。
在佛山,街坊们口中,林伟光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不怕死的“战神”。作为一名警察,林伟光的从警生涯可能比电影还精彩、还惊险。
从警30年,林伟光打飞抢、破刑案、护平安,参与破获刑事案件数千宗,为破案追凶多次负伤,8次重伤住院,2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以凡人之躯铸就百姓口中“战神”之名,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2004年他主动请缨加入佛山市公安局打击“两抢”犯罪专业队(后定编为刑警支队八大队),并很快成长为专业队里的“四大名捕”之一。“当时八大队办公室墙上曾经挂着一个横幅:飞抢一日不除,我们一日不下火线。这就是我们的决心,我们的初心。为民服务,永远将群众的平安和诉求放在第一位。”林伟光回忆。
2017年1月4日凌晨,林伟光带队追捕一宗走私香烟案的嫌疑人时从10余米高架桥坠下,全身10多处开放性骨折,头部、右臂、髋关节、右腿伤情严重,一度生命垂危。经过近十个小时的手术,才脱离危险。这次手术,在他身上留下12枚铁钉、一块钢板。一年后,他用无法伸直的右手接回配枪,伤愈归队。
30年来,林伟光和战友们穿街过巷,无数次上演生死时速,在铁与血的碰撞中守护平安,为民初心始终如一,他说:“我将始终战斗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超算巾帼”卢宇彤:
筑梦超算、勇攀高峰,用科技守护和平
“秋阳铺锦,旌旗曳风,军乐铿锵,方阵如潮。抗战胜利阅兵的壮阔图景,恰是‘国泰民安’四字最生动的注脚。”现场观礼九三阅兵,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卢宇彤激动地说,当威武雄壮的士兵正步踏下时,每一步都像在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从抗战时期的浴血奋战,到新时代的砥砺前行,青春的力量始终在为祖国护航,这些都令自己热血沸腾。
“我很荣幸作为观礼嘉宾现场观礼阅兵仪式,重温军乐礼炮,再叹钢铁洪流,生逢盛世,感慨万千。”她说。亲眼看到战机铁翼凌空、无人车钢轮碾地、导弹列阵雷霆万钧,这份“科技锋芒护九州”带来的震撼冲击,让身为一名科技工作者的她在激动之余更感肩上责任重大,“昔年凭血肉筑长城,今朝以科技固金汤。科技守护和平,更推动国家走向强盛。”她表示,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要用科技创新助力祖国发展,用超级算力铸就超级国力,让科技强国的梦想绽放光芒,让世界和平的愿望得以实现。
卢宇彤深耕超算30载,取得多项创新与突破,由她担任副总设计师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打破了发达国家长期对世界超算头把交椅的垄断,改写了世界超算格局。担任国家超算广州中心主任后,她致力于超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创新发展的技术、系统和应用的研究与实现。她不断推动国产超算应用技术发展,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等奖项。
“最美退役军人”尚晓东:
先进装备震撼人心,希望服务国防建设
“我有幸受邀观礼此次阅兵仪式,心情非常激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尚晓东表示,作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和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现场感受我们军队的强大、装备的强大,非常震撼。
让尚晓东感受最深的是,海上无人作战方队、空中无人作战方队依次通过天安门的场景。“这些方队见证我们国家科技的发展,技术强力支撑国家的国防建设。”他说,作为一名海洋科研工作者,他正在研发可移动式无人观测平台,支撑我们国家国防建设的需求。尚晓东介绍,十几年前,他就带领团队就为水下滑翔机研发了传感器,使其能够耳聪目明、观测水下状况。“我们现在研制的4型可移动式无人观测平台,可以探测水下的目标以及海洋科学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希望我们的技术能够应用到我们的国防建设上去。”
从工人到大学生,从武警部队教员到研究生,从留学生到物理海洋学家,这是尚晓东人生中最重要的三次选择。
在部队期间,他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的军事人才;退役后加入“科技国家队”,他始终跋涉在加快海洋强国建设的大道上。职业在变,但“为国服务”四个字早已烙印在尚晓东的心中。
2010年4月,“实验3”号科学考察船载着50多名科研人员,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个南海多学科综合开放共享航次考察任务。尚晓东作为首席科学家,率队到达了北纬8度,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科学数据。此后,他先后八次作为首席科学家,带队出海科考。
在他看来,保家卫国是军人的天职。“虽然我已经退役,血管里依然流淌着报效祖国的热血。”尚晓东介绍,长期以来,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863”计划、国家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等30余项;发表包括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论文80余篇,获国家专利30余件。他还荣获2016年度国家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及最美退役军人、中国科学院“科苑名匠”等。
“最美拥军人物”莫浩棠: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践行爱国拥军使命
“在现场亲眼看到我国先进国防装备和威武之师的英姿,亲身感受这场盛大的阅兵庄严气氛和宏伟场面,我心潮崇拜,倍感光荣。”全国最美拥军人物、广东三正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莫浩棠说,这次阅兵不仅是他人生的一次宝贵经历,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也更加激励他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无论从军、从政还是从商,莫浩棠始终保持军人本色和坚定的政治信念,用赤诚情怀,努力实践爱国拥军的崇高使命。1976年,莫浩棠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164师服役,曾参加边境作战。在胜利完成参战任务返回桂林步校后毕业,莫浩棠留校任教。1982年底,莫浩棠转业回到东莞,曾任中共东莞市桥头镇党委副书记、书记。 1993年,创立了“广东三正集团有限公司”。在做好企业的同时,莫浩棠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热心社会公益事业。30年来,他个人和企业共向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捐赠逾1.25亿元。
2014年8月15日,东莞市爱国援军促进会成立,莫浩棠接受了创会会长的担子,为办好爱促会出钱、出力、出思路。任东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会长8年多期间,他感召和引领60多家莞企和19位民营企业家成为东莞爱国拥军的中坚力量,为东莞社会化拥军活动捐资达1950万元。在莫浩棠任会长期间,东莞爱促会先后被评为“双百拥军行模范单位”“五A级社会组织”“最美社会组织”等荣誉称号。2021年7月,莫浩棠个人被授予全国“最美拥军人物”荣誉称号。
统筹 | 黄丽娜
文 | 记者 张璐瑶 鄢敏 侯梦菲 黎秋玲 通讯员 粤公宣
图 |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