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

全国首创!深圳“智付无忧”助力教培行业新生态,用技术创新破解预付资金监管难题

金羊网 2025-07-25

“以前给孩子报课外培训班,交了钱就怕机构跑路,现在用数字人民币预付,每节课上完,钱才给到机构,退费也能秒到账,心里踏实多了!”家住深圳福田区的家长张女士打开手机,给记者展示了孩子的课程核销记录——上周六的舞蹈课结束后,系统自动弹出“确认核销”提示,点击确认的瞬间,她收到了资金释放的短信通知,每一笔流水都清晰标注着课程名称、时间和金额。

这是深圳市教培行业数字人民币“智付无忧”创新模式的日常场景。作为全国首个使用数字人民币预付的城市,深圳以技术创新重构预付消费信任体系,从源头破解了传统校外培训“缴费易、监管难、退费繁”的痛点,构建起“资金安全有保障、服务透明可追溯、多方共赢促规范”的教培新生态。

首创之路:从痛点倒逼到生态成型

“深圳不是为了‘首创’而首创,而是真正想解决家长的操心事、机构的烦心事。”深圳市教育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二级调研员赵家峰坦言。

传统预付模式的缺点显而易见:家长付费后资金脱离监管,机构可能将资金用于扩张、投资甚至挪用,一旦经营不善,老板便卷款跑路;退费流程依赖人工审核,少则15天多则数月,纠纷率居高不下;监管部门难以实时掌握资金流向,只能“事后救火”。

“必须用技术手段把‘规则’嵌进流程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5月,深圳福田区率先“破冰”,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机构的支持下,搭建起数字人民币预付资金监管平台,首批10家教培机构试点“一课一销”模式——家长付费后资金由银行托管,每完成一节课,智能合约自动释放对应费用给机构。

“当时很多机构有顾虑,担心资金流转慢会影响运营。”深圳市星舞卓萌艺术教育负责人罗老师回忆,作为首批试点机构,他们最初担心家长不适应新系统,特意安排了工作人员手把手教操作。没想到一个月后,报名量反而增长了20%,“家长说‘你们敢用数字人民币,说明靠谱’,这成了我们的‘信任名片’。”

试点的成效坚定了推广的决心。2023年,深圳将教培行业纳入数字人民币先行先试重点领域,300余家机构自愿加入;2024年,平台历经5次技术迭代,实现微信、支付宝等多渠道支付兼容,家长无需下载数字人民币APP即可操作;2025年5月,“智付无忧”全面落地,数据接入“深圳市教育公共平台”,实现机构、银行、监管部门“三流同步”——信息流(课程信息)、业务流(课时核销)、资金流(费用释放)实时联动。

截至2025年6月,全市1200余家合规教培机构已全覆盖该模式,监管资金突破20亿元,处理合约订单超30万个,退费1500余人次均实现“零纠纷”。从福田的10家试点机构,到覆盖学科、艺术、体育、科技等全领域的教培生态,深圳用三年时间走出了一条“技术破解行业痛点”的创新之路。

 2022年教育部来深圳调研教培数字人民币预付

技术内核:智能合约筑牢“先学后付”安全网

羊城晚报记者在中国农业银行数字人民币创新实验室的演示屏上看到,一笔编程课预付资金的流转轨迹清晰可见:家长通过机构公众号下单支付后,资金进入银行监管的数字人民币钱包“冻结”;课程结束后,机构发起核销申请,家长确认后,智能合约自动将对应课时费划转给机构——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耗时不超过10秒。

“这就是‘先学后付’的技术逻辑。”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的樊柯妤指着屏幕解释,平台与机构教务系统无缝衔接,每笔订单都绑定智能合约,“一课一销”“按比例释放”的规则提前写入代码。以40课时的编程课为例,学生每上完10课时并确认,系统就自动释放25%的费用,“传统预付是‘钱先给机构’,现在是‘服务完成再给钱’,从源头杜绝资金挪用风险。”

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将监管规则“代码化”。教育部“预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3个月/60课时”的要求被嵌入智能合约,一旦家长下单金额超标,系统会自动拦截并提示“超出监管限额”;基于《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生成的合约模板,明确课程内容、退费规则等条款,避免“阴阳合同”——正如赵家峰所言:“技术成了‘铁规矩’,比人工审核更可靠。”

为了让家长“用得方便”,平台兼容微信、支付宝、银行转账等多种支付方式,家长无需下载数字人民币APP即可完成支付。张女士的操作流程颇具代表性:打开“星舞卓萌”微信公众号,点击“选课报名”添加孩子信息,选择周六街舞班后点击下单,系统自动跳转至支付页面,用微信付款后,一份包含课程表、费用明细的智能合约即刻生成,“连纸质合同都省了,随时能在公众号查询进度。”

资金的可追溯性则依托区块链技术实现。家长张女士向记者展示了由建设银行提供资金监管服务的一笔交易记录:2025年7月21日15时,张女士支付的2500元街舞课费用,被永久记录在区块链上,包含支付时间、课程编码、监管银行等28项信息,“哪怕机构注销,这笔记录也删不掉,为维权举证提供了‘铁证’。”

对于家长最关心的退费问题,智能合约同样给出了解决方案。中国建设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黄旭介绍:“未使用的课程随时可退,系统自动算钱原路退回。”以“剩余6课时退费”为例,家长在平台提交申请后,智能合约即刻调取剩余课时数据,扣除已核销的部分后,15分钟内即可退回1200元,传统退费平均要15天,现在最多1个工作日,纠纷率同比下降76%。“这种模式实现了家长、商家、银行三方共赢,具有可持续性。家长消费更放心,机构经营更规范,银行服务更贴心。”黄旭说。

 2023年,深圳市预付领域数字人民币试点启动

多方共赢:从信任重建到行业升级

“智付无忧”的价值,不仅在于资金安全,更在于重塑了教培行业的信任生态。记者在深圳星舞卓萌艺术教育的前台看到,该机构邱老师的电脑上显示着一组数据:采用数字人民币预付后,家长续费率从65%提升至82%。若家长使用数字人民币钱包支付,机构与家长可实现“零手续费”交易,有效降低了机构的运营成本。

对机构而言,合规经营正在转化为竞争力。福田区一家艺术培训机构的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传统预付模式下,手续费、账户管理费年均支出约5万元,现在全免;资金释放与课程进度挂钩,倒逼机构优化教学质量,“以前怕家长退费,现在靠口碑留客,课时完成率从72%涨到89%。”

监管部门则实现了从“被动救火”到“主动防控”的转变。在深圳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可视化大屏上,全市1200家机构的资金动态实时更新:哪家机构退费申请集中、哪家资金余额异常,系统会自动标红预警。“以前要靠家长投诉才知道机构有问题,现在AI算法能提前发现风险。”赵家峰指着屏幕上的“风险预警”记录说,截至2025年6月,系统已发出127次预警,成功防范43起潜在风险事件。

 深圳市教培机构数字人民币预付管理系统

福田区的实践颇具代表性。作为最早的试点区,这里已监管资金2亿元,实现“退费零纠纷”。赵家峰透露,福田的经验已复制到全市:“我们把银行平台数据接入政务云,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实时同步,监管效率提升了60%以上。”这种“穿透式监管”让每笔资金都“跑不掉、藏不住”——某机构曾试图提前支取未核销资金,系统立即触发预警,监管人员当天就上门核查。

家长的体验升级最为直观。除了资金安全,“消费透明”成为高频评价。张女士的手机里,每节课后都会收到两条通知:一条是课程完成提醒,一条是资金释放明细。“孩子上周生病缺课,我在公众号点了‘申请退费’,当天下午钱就退回微信了,连客服都不用找。”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让深圳教培行业消费者满意度从2022年的52%跃升至89%。

 2024年教培数字人民币推广会

生态延伸:从教培到全行业的复制样本

“智付无忧”的价值,正在超越教培行业本身。赵家峰表示,教培领域的成功经验已开始向零售、健身、美容等预付式消费行业延伸:“核心是把‘资金监管+服务追溯’的逻辑复制过去,比如健身房的私教课,也可以按‘一次一销’释放资金,避免‘办卡易、退卡难’。”

南山某艺术培训机构三个月内,其数字人民币预付消费超200万元,课程续费率提升至85%。该机构负责人坦言:“家长信任度高了,我们敢在师资上投入更多。以前怕资金链断不敢招人,现在每笔收入都稳定可预期,新聘了5名乐器老师,课程排期都排到了年底。”

这种“合规-信任-增长”的良性循环,正是深圳希望复制的生态。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引入AI风险预警模型,让资金划拨更精准:“比如根据机构的经营数据,自动调整资金释放速度,优质机构可享受更灵活的规则。”

从全国首个教培数字人民币预付集聚区,到构建全领域预付监管生态,深圳的探索为破解预付消费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在张女士的手机里,孩子的课程表旁多了一个“成长档案”,记录着用数字人民币支付的每一节街舞课、钢琴课、编程课。“这些记录不仅是消费流水,更是孩子成长的痕迹。”她说,“这大概就是科技的温度吧——让每一分教育投入,都明明白白、安安心心。”

 2025年7月8日,深圳市召开数字人民币预付管理推进会暨 “智付无忧” 项目创新发布会

附:深圳三年探索“智付无忧”时间表

2022年5月:福田区在全国率先落地校外培训机构数字人民币预付式场景,建行、农行等运营机构推出早期监管平台。

2023年:深圳启动全市预付式经营主体资金监管工作,教培行业被纳入数字人民币先行先试重点领域,300余家机构率先加入试点,试点范围从福田扩展至罗湖、南山等区域。

2024年:运营机构对数字人民币预付消费平台进行多轮迭代升级。

2024年10月:福田区教育局联合多家运营银行推进教培机构100%使用数字人民币预付,首批10家、第二批15家校外培训机构(教学点)参与试点,并联合园岭街道打造100%数字人民币预付试点商圈。

2025年5月:“智付无忧”项目全面落地,运营银行平台数据接入政务系统管理并集成至“深圳市教育公共平台”。

2025年6月:全市超1200家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教培机构采用数字人民币预付模式,覆盖多领域,总缴费监管金额突破20亿元,合约订单超30万个,缴费人次累计超200万笔,退费约1500人次、金额达500余万元。

文 | 记者 何宁

视频 | 记者 秦小杰 实习生 阮凯成

图|受访者提供

设计|陈健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