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公里2.8万救护车费引争议:“生命通道”岂能成“暴利通道”?
近日,“救护车转运重病孩子800公里收2.8万”引发舆论关注,冲上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其中#救护车收费2.8万家属问能不能便宜点#的词条阅读量达到1.3亿。
面对令人震惊的“天价转运费”,网民纷纷对医疗转运乱象强烈质疑。网民认为,此事绝非个案,其本质是公共服务市场化进程中公益属性被侵蚀的缩影。救护车服务应强化公益底色,使“生命通道”不会被异化为“牟利机器”。
“天价收费”惹争议
2025年4月,江西新余重症患儿唐先生在江西省儿童医院接受治疗期间,因病情危急需连夜转至上海。该院主治医生协助联系的南昌赣医医院有限公司所属民营救护车,以“携带呼吸机、ECMO等设备”为由,收取了高达2.8万元的转运费,且费用直接转入司机个人账户,全程未提供发票或明细。
江西省儿童医院院方否认这家公司与医院有任何关联。因为他们医院的救护车不能出省,120救护车无法转运戴着呼吸机、ECMO等器械的病人。再加上需要连夜转运,所以医生在考虑各方面原因后,帮唐先生联系到救护车。该救护车属于一家名为南昌赣医医院有限公司的民营综合性医院,属于正规机构。
公开资料显示,该医院曾多次被南昌市青山湖区医疗保障局予以行政处罚。南昌赣医医院有限公司负责人则表示,这事他们并不清楚,转运的司机也不是他们公司的,是另一个单位的。
事件曝光后,网民对“天价收费”的合理性产生了争议。支持合理方认为,ECMO开机成本约2.5万-10万元,且需专业团队全程监护,800公里20小时转运叠加设备使用、夜间服务费,2.8万元属合理范围。
质疑收费过高的网民认为,家属是在患儿生命垂危时被迫接受高价服务,暴露了医疗转运市场的“趁人之危”。有网民激愤认为,民营救护车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垄断性服务(如特殊设备运输资质),通过“一口价”模式实施价格欺诈。有网民表示,自己上周从家里叫救护车去上海接重病患者,同车一名医生、一名护士,车费才4000-5000元左右,车程也是800公里。
救护车收费需透明化
800公里收费2.8万元究竟算不算“天价”?
据媒体向江西南昌紧急救援中心了解,南昌紧急救援中心对于救护车的服务价格有明文规定,从南昌转运至上海整体费用大概在11000元。救护车不分车型,长途收费是13元每公里,另加医生出诊费以及其他设备使用费用,没有其他额外费用。
对于救护车携带ECMO等设备的费用问题,有网民分析认为,如果救护车上携带的是刚上的ECMO和管路,那这个设备都要2万-3万了。但从新闻来看,应该是把一直用着的ECMO搬上了救护车,那么ECMO就没有耗材,只能按小时收费,一共收费2.8万元,价格是否合理?2.8万元的车费是南昌紧急救援中心同类服务标准的2.5倍,远超公众对医疗急救服务的合理预期。
有网民表示,唐先生的遭遇并非个案,它是民营救护车收费乱象的缩影。此前,“ 3公里收费 1800元”“800公里转运被加收冰袋费、被子费等额外项目收费8400元”等事件曾被曝光。
有法律界人士表示,非急救转运市场缺乏全国统一定价标准,部分民营机构随意设置 “设备使用费”“夜间服务费 ”等名目。部分车辆甚至用普通面包车改装,仅配备简易设备,却谎称“移动 ICU”。同时,民营机构实际运营中存在车辆脱管、设备闲置等问题。有的医院急诊科与民营救护车甚至有可能达成某种 “默契”,医生推荐患者使用合作车辆可获返点。
该人士指出,唐先生支付的 2.8 万元全部转入个人账户,且未开具发票,此举涉嫌偷税漏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救护车服务作为公益性项目,应实行政府指导价。民营机构如果擅自抬高收费标准,可能构成 “不正当价格行为”。江西省儿童医院虽否认与涉事公司有关联,但未履行告知义务,且对合作方监管不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医院或需承担相应补充责任。
据网民分析,我国救护车分为院前急救(120)和非急救转运两类,后者市场化后缺乏统一管理。重症患者因公立医院救护车无法满足设备运输需求,只能无奈选择高价民营服务,形成“制度性刚需”。因此,对救护车的车辆资质和收费明细需要实现公开、透明,以防“救命钱”沦为“糊涂账”。
“生命通道”须回归公益属性
部分网民认为,解决之道是通过立法明确非急救转运的公共服务属性,另一方面探索医保覆盖、商业保险补充等多元支付方式,让每个生命都能享有“有尊严的转运”。
有网民建议,需构建透明化、规范化的转运体系,让公众对救护车的转运有充足的知情权与选择权。如建立全国统一监管框架,明确基础费用、里程费、设备使用费等明细,要求所有机构公示价目表。严格审核民营救护车的车辆配置、医护资质,建立 GPS 轨迹监控系统。建立民营救护车白名单制度,联合医保、交通部门严查挂靠经营和非法改装。
为了切断“天价收费”的灰色利益链,有网民建议,推行“公建民营”模式,由政府提供车辆设备、企业负责运营,降低服务成本。同时,禁止公立医院代民营机构招揽业务,违者追究医务人员责任。
跨地域救护车转运的费用,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网民建议,探索将危重患者长途转运费用纳入医保或大病救助范畴,减轻家庭负担。同时,推广电子支付与区块链存证,确保资金流向可追溯。
文丨记者 林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