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巴赫少爷”考入北大:一封家书揭开“炫财”与“炫才”的时代博弈
5月25日,一则温情消息闯入大众视野:“迈巴赫少爷”朱也天的父亲朱军岷,在儿子19岁生日当天,写下一封饱含深情与期许的家书。
家书一经发布,迅速在网络引发热议,相关视频在抖音平台广泛传播,单条视频点赞量高达20.9万,“父亲称朱也天被称迈巴赫少爷,心疼又骄傲”的话题登上热搜,累计浏览量超过500万次。
热度背后,不仅袒露一位父亲的心声,也让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于朱也天,这位在舆论漩涡中用实力说话的少年,进而见证一场跨越阶层的价值突围。
舆论漩涡:从“迈巴赫少爷”到“北大骄子”
回溯到2024年高考,朱也天乘坐迈巴赫到杭州二中赶赴高考的画面被曝光,“迈巴赫少爷”的称呼不胫而走,相关话题瞬间登上百度等平台热搜。
部分网友调侃他是“少爷也要亲自高考”,质疑他“作秀”或“家世铺路”,这些质疑者将他视为凭借家世获得优势的代表,认为“富二代”不需要苦读,但事实很快打了质疑者的脸,朱也天凭借700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北大。
#比你有钱还比你努力#等话题再次引爆舆论,他用知识和努力打破外界的偏见。他在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并不喜欢“迈巴赫少爷的称号”,希望能通过个人的努力,摘掉人家安在身上的这种“不学无术”的标签。
作为非遗“朱府铜艺”第五代传人的朱军岷在这封家书中,流露出诸多复杂且真挚的情感。
他回忆起朱也天高考前夕,常见其书房的灯亮到深夜,光晕中的身影像极了自己父亲当年钻研铜艺时的专注模样,满是对儿子努力拼搏的疼惜 。当朱也天被称作“迈巴赫少爷”并遭受无端非议时,朱军岷既心疼儿子承受的压力,又为他以700分考入北大、用实力回应质疑而骄傲。这种矛盾又真实的情感,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深切的关怀与认可 。同时,朱军岷在信中表达了深深的愧疚,这些年他忙于公司经营,错过了朱也天太多重要时刻,没能及时给予儿子鼓励。
价值博弈:“炫财”与“炫才”的时代碰撞
在当今社会,“炫财”现象曾一度甚嚣尘上。
社交媒体上,不时有人晒出奢华的生活,从豪车、豪宅到限量版奢侈品,似乎财富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热衷于“炫财”的群体,以及支持以财富来衡量个人价值的人,与朱也天所秉持的价值观形成鲜明对立。他们认为财富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追求物质享受和表面的奢华,企图用物质的堆砌来获取他人的关注与认可,本质上是一种低级且短视的行为。从更深层次看,“炫财”现象的盛行,反映出一部分人将财富视为成功的唯一标识,也体现了消费主义文化对大众价值观的侵蚀,让人们过度关注物质表象,而忽视了精神内涵的充实。
与之相对,朱也天代表的“炫才”,是凭借扎实的知识、坚韧的毅力,在高考的战场上过关斩将,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奋勇探索,通过自身努力和才华获得认可。这种“炫”散发着持久的魅力,激励着他人不断进步。“炫才”者以自身才华作为底气,向社会证明价值,他们收获的是尊重与钦佩,也为社会发展贡献着积极力量。才华不仅是个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更是推动社会科技、文化、艺术等各领域进步的动力源泉。朱也天身处优渥家境,却未沉迷物质享受,而是一心追求知识,正是对“炫才”价值观的生动诠释。
突围启示:资源与努力的辩证思考
从“炫财”到“炫才”,这一转变反映出社会价值观的深刻进步。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财富只是一时的附属品,而个人才华与能力才是立足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一个“炫才”的时代,是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它鼓励人们不断提升自我,追求知识,用智慧创造价值。这种价值观转变的背后,是科技发展对知识人才的高度需求,也是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必然结果。
朱军岷在家书中对朱也天的期许,如希望他像铜一样坚韧、包容、温暖,在学术道路上耐得住寂寞,接纳不同智慧,保持对生活热爱,也正是对这种“炫才”价值观的呼应,体现出对儿子追求知识、提升自我的殷切期望 。
朱也天的故事,以及他父亲的家书,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记录,更是时代价值观转变的生动注脚。从高考送考引发争议,到如今家书再掀热潮,这一系列网络热度见证着公众对其成长的持续关注,也见证着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悄然革新。
人们期待的是,未来有更多像朱也天这样的年轻人,以才为傲,引领社会走向更崇尚知识、更追求进步的明天,让“炫才”成为社会的主流风尚。这不仅有助于个人实现自我价值,更能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整个社会在知识创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文丨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彭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