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举行 百名专家学者聚首佛山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冼玉清先生诞辰130周年。为追思冼玉清先生在岭南学术研究与抗日救亡中的双重贡献,5月22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暨冼玉清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活动,在冼玉清先生祖籍地——佛山西樵举办,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地文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在西樵山下赓续岭南学脉,共筑湾区精神家园。
追思先生传承精神
冼玉清先生(1895-1965)是近百年来岭南杰出的女诗人、国学学者、广东文献专家,被誉为“岭南才女”,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东省文史馆副馆长。本届论坛以“冼玉清与岭南学研究”为主题。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杨敏,佛山市南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方华刚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杨敏认为,作为岭南文化研究的奠基者之一,冼玉清的学术贡献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岭南文献整理和研究、女性文学研究以及文化教育实践。“本届论坛汇聚了粤港澳大湾区内外众多名家学者展开研究,形成了一批独具见解的学术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冼玉清学术思想与岭南文脉的理解,更为传承湾区人文精神、促进粤港澳文化交融、筑牢共同精神家园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
杨敏强调,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重新审视冼玉清及岭南学研究,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促进区域文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未来研究应当继承冼玉清的治学方法,持续推进岭南古籍文献、档案文书、口述史料的系统性整理,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文献利用效率;同时加快构建岭南学理论体系,在扎实的实证研究基础上,提炼具有解释力的理论框架,推动广东文化知识谱系的建立;注意岭南地域文化与中原文化及其他地域文化的联系,将岭南文化置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背景和视野中观照,以深化对岭南文化特质的理论阐释。
开幕式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冼玉清的学术成就、人格风范及其对岭南文化的深远影响展开交流。多位专家学者来到冼玉清故里,追忆其生平事迹,感悟其精神内核,将有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迈向新高度。
《近代广东文钞》正式出版
正值冼玉清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活动现场宣布,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推出的冼玉清主编的《近代广东文钞》正式出版,该书从清代道光时期至20世纪50年代的广东名家中选出150位,辑录了具有代表性的262篇文章,并附有作者小传及冼玉清按语,极具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是广东文献整理的重要学术成果。
此外,本届论坛得到相关省(市)政府参事室和文史研究馆,省内和港澳高校、研究机构、文博单位及有关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共收到论文近70篇,经组织专家评审,61篇入选,汇编合集。
本届论坛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澳门基金会、澳门城市大学协办,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文史研究院、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宣传部、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人民政府承办。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创办于2021年,先后聚焦“岭南文化与人文湾区”“海洋文化与高质量发展”“华侨文化与高水平开放”“红色文化与湾区发展新动能”等主题,吸引港澳地区及包括广东在内的多个内地省(市)的文史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广泛参与,已成为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文化研究、助力人文湾区建设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
羊城晚报记者 李焕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