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

文博会:何以成为全球“顶流”?

金羊网 2025-05-26

五月鹏城,文博盛宴如花绽放。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正以空前的规模与创新姿态,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澎湃动能,诠释着何谓“顶流”的真正内涵,成为一个民族在文化自信与科技革新双重驱动下的精神觉醒。

政策红利:构建产业生态圈

文博会的崛起,得益于政策体系的精准浇灌。在本届文博会开幕首日,广东重磅发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87条举措,从税收优惠到人才引进,从资金扶持到出海通道,为文化企业搭建起全生命周期服务链为广东文化产业注入强大动力,彰显广东加快建设更高水平文化强省的坚定决心。

当政策红利精准浇灌市场沃土,文博会便成为文化资源要素高效配置的枢纽,吸引着全球资本、技术、创意在此碰撞融合。这种“政策+市场”的双轮驱动模式,在文博会现场结出硕果:三七互娱通过生成式AI技术将黄山、武当山等文旅IP植入游戏,实现线上流量反哺线下景区;凡拓数创的AI文物活化技术,让湖北出土的文物以数字孪生形式“重生”。

政策红利不仅催生了现象级文化产品,更构建起涵盖影视、动漫、电竞、数字创意等领域的产业矩阵,使广东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9150亿元,增长10.5%,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规模领跑全国。

科技赋能:重塑文化生产链

走进本届文博会10号馆人工智能展区,60余家头部企业正上演“文化+科技”的跨界实验,科技与文化的化学反应在此迸发:从古籍智能修复到文物数字化活化,从元宇宙文旅体验到AI机器人“才艺秀”,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文化传承与消费模式,文化与科技融合赋能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

蓝色光标重点展示“华夏漫游”沉浸式VR系列项目。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深度体验《北京中轴线》的历史变迁,感受《剑门关》《滕王阁》等文化地标的壮丽景观。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触达全球受众。湖北馆展区内的“楚文化元宇宙”令人耳目一新。观众将在虚拟人物“喜”的引导下,穿梭于楚文化的时空长廊,感受从简牍到编钟的文化脉络。

科技深度赋能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催生沉浸式体验、数字修复、元宇宙文旅等新业态。依托科技创新裂变,中国文化产业“硬核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全球化布局:拓展产业新版图

文博会的国际化进程,折射出中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战略雄心。“交易力”就是生命力,也是文博会不断提升、不断发展、源源不竭的强大动力源泉。国内外超12万种文化产品、超4000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吸引60个海外国家和地区参展,在本届文博会现场进行展示交易——展会创新22项促交易措施,让海内外客商拼订单、拼发展,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满载而归。

土耳其国家展台人流如织,地中海风味的艾菲啤酒引得客户排队品尝。现场负责人马先生说,他们已经连续三年参展,这款啤酒的年销售额已突破3000万元。得益于文博会构建的“全球文化贸易路由器”。上海氦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cofe+咖啡机器人”已累计赢得国内千万元订单,以及来自美国、伊朗、哈萨克斯坦等地的多笔海外大单,其中,一位海外客商一口气就订购了50台机器人。

以前文博会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全运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全球文化产业的奥运会,在影响力上堪称文化输出的“奥斯卡”。连续两年参加文博会的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主席岳根·博思表示:“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能够触达大湾区及周边地区。”俄罗斯美协副主席叶弗吉尼亚·罗马什科·维克多罗维奇也盛赞,“文博会已经成为全球艺术文化节日,让人惊喜。”

公开数据显示,二十一载耕耘,文博会累计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服务企业超4.5万家,展示展品200万种,堪称全球文化贸易的“超级市场”。站在新的历史坐标,文博会已超越单一展会形态,成为观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显微镜”与“望远镜”。当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当科技赋能催生新质生产力,当全球化布局构建新发展格局,这场文化盛宴必将释放更强劲的产业动能,在全球文化版图上镌刻下更鲜明的“顶流”印记。

文|记者 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