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行 守卫家园
今年,珠江流域汛期较往年来得较早了些。4月19日上午,伴随着暴雨,清远英德市东岸咀村的居民黄星良接到居委会的通知,“今晚要涨水,大家提前搬好东西撤离”。和平日一样,黄星良走到码头,朝河里望了望,水位还很低。他记得,这已经是4月的第二场暴雨,便没有太在意,像平时一样出发去上夜班。
“发洪水了!”20日上午11时左右,正在睡梦中的黄星良接到了母亲的电话,赶到家时水已经漫到了门口,水涨得很快,他只能先将家里的贵重物品挪到二楼,半天时间,水已经淹没了一楼,浸上二楼。他与母亲带着大黄狗和两只八哥鸟躲上三楼,看到宅子边上的公路早已被黄色的水流覆盖,附近一片汪洋。
此时,在广东多个观测站,单日降水量打破了当地4月纪录。连日暴雨导致清远、韶关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汛情,北江干流发生今年第二号洪水。
对同处北江沿岸的清远阳山县来说,洪水并不陌生,每年汛期都要面对洪涝灾害的考验。截至20日20时30分,全县各乡镇因强降雨共转移人员4502户14779人。作为临时安置点的阳山县青莲镇青莲中心小学,收容了96户来自危险区域的居民。二楼一间教室的黑板上写着“第二天红水”,几个小学生用粉笔勾勒出洪水到来时的画面。“希望洪水早点结束,我想回家看看自己的作业和书包。”一年级学生陈晓茵说。
暴雨袭粤,多地受灾,大街小巷、居民家中积水严重。一部分习惯洪水来临的江边居民选择留在家中自建房的高楼层,自行准备了物资。然而,长时间断水断电、水位持续上涨,不时有心理压力大、突发疾病的居民需要转运。
“有人在吗?需要帮助吗?”广东省各地消防救援与应急队伍逆流前行,接警后迅速出动。挨家挨户喊话询问,通过救援艇向村镇运送救援物资。对需要转移的群众,救援人员通过背和抱的方式,利用橡皮艇多次往返,将被困人员一一转移至安全区域。也许是有了常年抗洪的经验,居民们有需要会自行拨打119,还有的会在高处帮助指明方向。
“这里放绳!放十米!”就在20日,广东省应急部门开启航空救援通道,调度直升飞机往返韶关江湾镇和韶关市区,安全转移受灾群众。这里是本轮强降水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连日暴雨引发了山体滑坡,房屋被掩埋,通往该镇的道路被泥土阻断,一度与外界失联长达数十个小时。21日,记者在现场看到,通往江湾的公路已基本抢通,来自解放军、武警消防、地方政府、应急部门的救援人员和大型机械正源源不断地赶到江湾展开清理和搜救工作。及时且迅速的救援行动,让这座小镇离恢复日常生活更近了一步。
22日,洪峰过境暴雨渐停,飞来峡水利枢纽打开15个闸门泄洪。各处积水慢慢退去。城镇的空气中夹杂着一股腥味。凌晨,人们戴起头灯,拿着扫把,利用快要退却的积水,在自家门前与街道上彻夜清洗淤泥和垃圾,努力恢复被洪水冲击的生活。
洪水退了,生活仍要继续。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好像早已摸索出一套生存办法:关注预警、储备物资、必要时撤离,等待洪水退却后回家清扫,恢复正常生活。23日,水退后,记者回访清远英德东岸咀村黄星良家。“我们起晚了,八点才开始清扫,邻居家凌晨就开始扫了!”到达时,黄星良和家人已经把二楼清洗了一遍,正在清洗一楼:“什么都可以淹,家里人就不可以丢。以后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图、视频拍摄|记者 梁喻 曾育文 蔡嘉鸿 潘俊华
视频剪辑|记者 王炯勋 方浩 王绮静 方可茵 麦宇恒
包装|记者 余梓涛
文|记者 刘颖颖 林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