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

当游戏IP遇上景区,“游戏+文旅”如何塑造广东文旅消费新场景?|记者观察

金羊网 2025-10-27

2009年,对于广州荔湾和《剑网3》而言,都具有特别意义。那一年,《剑侠情缘网络版叁》公测,首批四大区40组服务器正式揭晓。游戏以纯正的武侠风韵和精美画面引起业界轰动。同年,荔湾区在荔枝湾涌启动了“揭盖复涌”工程,开启文旅“顶流”的华丽转身。那条曾被覆盖的西关“母亲河”,重新流淌“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岭南水乡意境。

这些年,《剑网3》从最初的武侠梦,逐渐吸纳同人创作、二次元文化,形成了独特的玩家社群和文化影响力。而荔枝湾涌缓缓流经的永庆坊通过“绣花”功夫微改造,精雕城市肌理,保留岭南乡愁,成为广州热门的文旅地标。《剑网3》和永庆坊在各自的轨道上成长、演变,又在多年后交会。

 “剑网3侠客行”线下快闪活动

10月24日至26日,由西山居开发的网络游戏《剑网3》在广州荔湾永庆坊景区落地“剑网3侠客行”线下快闪活动。“最广州”“最岭南”的历史文化街区融入游戏主题元素,化身潮流互动“打卡”点,吸引国内外的游戏玩家走进景区,3天时间,永庆坊万人空巷,让玩家与市民体验到“穿越时空”的文旅惊喜。

网络游戏《剑网3》联手知名景区永庆坊,并非广东城市文旅的个例,今年以来,不少优质游戏企业纷纷走进广东景区、开办主题展会,打造沉浸式体验活动。落地活动不只是游戏企业的品牌宣传,背后折射广东游戏产业与城市文旅携手共谋发展的决心,以“1+1>2”的效应,塑造广东文旅消费新场景,为广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快闪活动中玩家主动上台献唱

“游戏第一大省”的韧性生长

2024广东游戏产业年会发布的《2024广东游戏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广东游戏(包括客户端游戏、移动游戏、网页游戏和其他游戏)营收规模2604.31亿元,同比增长6.26%,营收规模占全国比例为79.94%。

作为“游戏第一大省”,广东积淀丰富游戏产业资源,网易、三七互娱等在广州生根,形成强大产业集群——科韵路“游戏第一街”作为广州游戏产业发源地和核心区,见证游戏企业破土而出;琶洲试验区和黄埔“游戏谷”成为新的游戏产业聚集地,凝聚游戏产业科技创新氛围;以腾讯为巨头的深圳,聚集了游戏科学、创梦天地、中手游等游戏企业,从研发、运营到电竞全链条促进游戏产业稳步发展;在珠海,中国游戏产业开拓者西山居发展了多个旗下企业,业务扩展至影视、动画、音乐等,跨界开展多领域探索……

 往届AGF游戏展现场图片

不断壮大的广东游戏产业形成厚实根基,在这片敢为人先的沃土积极出海探索。2024年,广东游戏出海成绩亮眼。《报告》显示,2024年,广东游戏出海营收规模达到423.6亿元,同比增长9.9%,实现了近几年的快速增长。

这份亮眼的出海成绩单,离不开游戏企业对优质产品的深耕。腾讯、网易等龙头游戏企业向全球发布高品质移动游戏,在竞技、社交游戏占据优势;以数值驱动的角色扮演类游戏成为广东游戏出海的代表,在港澳台地区、日韩市场等引发热潮。

游戏产业扬帆起航,广东紧跟产业发展步伐,在政策上提供支持,护航游戏产业发展。今年5月,广东出台了《关于推动广东网络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与《关于推动广东电子竞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相关政策提到,对文化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俱佳的优质项目;对在游戏科技领域取得显著突破的优质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扶持奖励。

相关政策还提到,推动游戏与文旅、制造业、新消费等产业跨界融合。鼓励游戏研发与广东经典文旅元素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游戏文旅精品路线、特色小镇和产业园区,孵化一批具有广东文化符号的特色地标;支持各地举办各类联赛、杯赛和特色赛事,培育更多本土赛事品牌,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可见,广东对游戏产业除了提供政策保障,还为产业发展指出新路径。

游戏IP携手广东文旅出圈

“游戏+文旅”的震撼效应来自首款国产3A大作《黑神话:悟空》,2024年,该作融合国民熟悉的《西游记》IP元素出道——流畅的动作体验、虚幻5引擎加持的优质画面、制作团队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学与美学功底,瞬间引爆全球玩家关注。

游戏取景地之一的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小西天景区也因此爆火——仅2024年国庆假期,常住人口9万多人的隰县每天游客量平均超过1万人次。创下小西天景区自2001年对外开放以来的最高水平。该游戏IP也走进了济南灵岩寺、广州番禺宝墨园、莲花山景区、杭州灵山景区等,以沉浸式实体活动延长了游戏IP的商业文化价值。

在商业市场,游戏产业不再是单兵作战,今年以来,不少知名游戏IP同样与广东景区双双携手,打造特色活动。如清远古龙峡与腾讯游戏的国民级竞技游戏《QQ飞车》打造峡道QQ飞车,推出水陆版竞技体验,以水上造浪、悬崖追风推出现实版“飞车”体验;《地下城与勇士:起源》联动广州文旅活动在珠江举行,对“珠江王子号”游轮进行改造,还原游戏“苍穹贵族号”的工业风,游轮行驶经过广州塔、海心沙、猎德大桥等地标,夜间灯光秀联动上演,将游戏场景带进城市夜景;广州长隆度假区与B站、网易联手,实现《时光代理人》《天官赐福》《牧神记》《阴阳师》《明日之后》五大顶级国产动漫游戏IP的大型实景化主题游玩区落地,打造了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的沉浸式“玩圣痛岛”……

 永庆坊游船与游戏元素相结合,引得Coser驻足打卡

此次《剑网3》联动永庆坊开展快闪活动,让游戏玩家游客在地道的西关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内,身临其境感受国风游戏、岭南文化。另外,快闪活动还与永庆坊多家商铺联动,为玩家游客准备了相应的优惠和好礼,打造文商旅全域新体验。

除了游戏IP联动景区,游戏展会也为城市文旅赋能。今年国庆期间,AGF亚洲游戏博览会在琶洲举行,来自游戏动漫爱好者汇聚羊城。该博览会的影响力还通过动漫游戏主题公交车扩展至上下九、北京路、广州塔、天河商圈、琶洲等广州核心片区。广州多个商圈联动加入,保利广场、K11、时尚天河、动漫星城、北京路天河城、地王广场、扬韬广场、乐峰广场等超20个商场化身展会分会场,城市文旅资源与游戏动漫展双向赋能,激发城市文旅消费潜力。

 往届AGF游戏展现场图片

广州市商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州重点场馆举办大型ACG展会达11场,接待观众84万人次。乘坐公共交通到城市参展、旅游、购物、品美食……游戏玩家游客的全链条文旅消费体验从参与游戏动漫活动,扩展至城市文旅游玩。

专家:虚实结合文旅场景,延长游戏消费链条

游戏IP进景区,为文旅消费带来哪些积极效应?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明充认为,游戏IP进景区能重构景区流量,游戏IP以其庞大的年轻用户基础和强烈情感黏性,实现“线上关注”向“线下打卡”的转化,为文旅市场开辟全新的客源群体。

李明充表示,当景区有了游戏IP介入,以往“看风景、听讲解”的单向体验升级为互动体验,“游客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化身为‘任务完成者’或‘剧情参与者’,游客可以在角色代入提升游览的趣味性和记忆深度”。

“游戏IP使用的是‘Z世代’语言,是重新解读岭南文化的‘翻译官’。”李明充认为,许多国产游戏包含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当它们与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等岭南空间相遇,便形成了奇妙的“跨次元对话”,让年轻人在情景式的体验中亲近、体验岭南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传承的“破圈”和“活化”。

此外,游戏IP与文旅融合,不止于“吸引人流”,更在于形成“消费闭环”,将流量转化为实在的经济动能。李明充表示,当餐饮、住宿、网吧等旅游场景有了主题联动,游戏玩家吃住行都浸在“游戏里”;政府还顺势发消费券,如库洛嘉年华,广州放了5万张“食在广州”餐饮消费券,让场馆里的热情转变为全城消费动能。

“电竞赛事在城市文旅中的能量同样不可小觑。”广东省电子竞技运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罗觉慧告诉记者,如今各厂商在广东办赛的积极程度显著增强,这一方面能丰富城市赛事文体内容、促进赛事和城市的链接,与当地文旅景区、商圈、本土产业的深度合作能创造更多合作机会,打造新型消费场景,另外也能加强青年交流,传播电竞文化和岭南文化。

同时,电竞赛事与观赛活动也能达到促进大湾区交流的目的。罗觉慧提到,以10月25日至26日第二十届英雄联盟城市英雄争霸赛全国总决赛暨第二届东莞电竞嘉年华为例,本届嘉年华邀请香港企业家和优秀青年来内地交流,在“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实施背景下,不但创造了未来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也为内地人才的输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广东拥有丰富的游戏企业资源,如何以游戏资源带动文旅产业发展?

李明充认为,广东手握两张“王牌”——“中国游戏产业高地”和“文旅大省”,关键在于如何打破次元壁,将游戏产业技术、IP、流量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升级的“新引擎”。他建议,可聚焦四个方面联动。

一是顶层设计联动。出台相应政策,从产业高度“划重点、破壁垒”,让跨界创新有章可循、有“资”可依。如设立“文旅数字融合创新基金”等专项基金,鼓励景区与游戏公司联合开发定制化IP内容;鼓励文旅、科技、财政等部门联动,解决场地审批、资源对接、资金配套等实际问题。

二是场景数据联动。广东拥有长隆、古龙峡、永庆坊、丹霞山等优质文旅场景。游戏企业的技术优势能让实体文旅场景和数字游戏场景“双向奔赴”,破解传统文旅“营销难、体验浅”的痛点。发挥游戏企业技术优势,让广东文旅场景植入至游戏世界,实现“数字孪生化”,让“线上种草”转化为“线下巡礼”。另外,景区可借助游戏平台沉淀的数据反哺运营,通过分析游戏玩家对场景、角色、互动形式的偏好,精准调整线下场景业态。

三是产业生态联动。“游戏+文旅”的核心价值在于以IP为纽带带动全产业链,让“流量”变成“留量”,再变成“增量”。可以尝试规划“广东游戏IP主题旅游线路”,将散落的IP景点串珠成链,带动设计、制造、演出等多元产业共同发展,形成“大企业搭台、小企业唱戏”的繁荣生态。企业需从“场景落地”向“价值深挖”升级,如尝试将非遗元素融入游戏道具,线下同步售卖非遗衍生品,实现“游戏IP+非遗+实体消费”的三重联动;游戏企业也可以借助技术开发能力与景区合作,打造虚拟导览、数字解说产品,衍生“电竞比赛+景区研学”等新业态。

四是文化出海联动。广东游戏企业是文化出海的“主力军”,“游戏+文旅”可借这股东风,开拓广东文旅国际化“新通道”。如将广东文旅资源“打包”海外版的游戏内容,让全球玩家在游戏中接触“中国峡谷”“岭南风光”。“游戏出海+文旅引流”的模式不仅能带动入境旅游,还能让岭南文化通过数字载体走向世界,实现“产业输出”与“文化输出”的双重价值。

文|羊城晚报记者 马思泳 刘克洪 陈旭泽

图|林清石 江皓轩 部分图片由主办方与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