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勇:做好传承,努力发现更多邱秀萍|探寻广东21城体育性格
雨后的韶关江岸边凉风习习,下午时分,韶关市中心业余体校旁边的码头上热闹起来,吴晓勇指挥弟子们从库房里把赛艇扛出来,他说这是进行赛艇训练的好天气。
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韶关赛艇名将邱秀萍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吴晓勇是她在韶关市中心业余体校时的启蒙教练。吴晓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发现更多邱秀萍这种优秀赛艇选手,为“赛艇之城”韶关做好这项运动的传承。
羊城晚报:邱秀萍的成长经历有何特别之处?她在杭州亚运会勇夺首金,对赛艇在韶关的发展有哪些带动?
吴晓勇:2011年,我去韶关南雄招生选材的时候,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邱秀萍,当时她还在读小学。那次选拔基本结束时,邱秀萍还在班里上课,当地一名教练提醒我观察一下她。后来在篮球馆对邱秀萍进行了一些测试,发现她爆发力和协调性很好,一个小女孩立定跳远轻松达到两米多。
2012年春节之后,邱秀萍进入韶关市中心业余体校,跟随我进行赛艇训练。邱秀萍学习能力很强,训练很刻苦,进步很快,从刚开始下水时的翻船、害怕甚至抵触,到渐渐爱上赛艇并越划越有兴趣。经过一年多的训练,我把她推荐去了省体校赛艇队。
邱秀萍进步很快,在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夺得金牌,2023年在杭州亚运会为中国代表团勇夺首金。优秀运动员成为韶关体育发展的催化剂,逐渐让赛艇这项从前的小众运动走向大众视野。韶关市民通过媒体报道和线下活动加深了对赛艇运动的了解,浈江畔的训练基地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这种社会认知的转变为赛艇运动的普及奠定了基础,也为“赛艇之城”韶关的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羊城晚报:邱秀萍在亚运会夺金后表示:“赛艇运动以前关注的人不多,大家现在开始了解这个项目,这是对前辈们所付出的回馈。我们今后要拿更多好成绩,让更多人知道赛艇。”赛艇运动的魅力是什么?
吴晓勇:赛艇的魅力,我认为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竞技快感,而是多层面的精神与感官共鸣。赛艇区别于其他水上运动的核心特质,一是极致的协作,二是与自然共生,三是优雅与力量的共生。
参加赛艇运动有挺多好处,可以增强肌肉力量与耐力,提升心肺功能,改善体态与身体协调性。与跑步、篮球等对关节冲击较大的运动不同,参加赛艇运动时的身体受力均匀,对膝关节、踝关节的冲击极小,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长期参与。
参加赛艇运动还能释放负面情绪,缓解焦虑,培养抗压能力,提升专注力。多人艇对团队协作的要求极高,可以培养团队默契与责任感,提升自己的策略思维与决策能力,还能拓展社交圈,收获归属感。赛艇运动还能让参与者亲近自然,感受户外环境的治愈力。
羊城晚报:赛艇运动的器材,比如艇和桨有哪些规格、材质,训练中如何做到人艇合一,如何与队友配合?对于初学者有哪些建议?
吴晓勇:赛艇运动器材分为单桨和双桨两种技术类别,其中有八人单桨有舵手,四人单桨、双人单桨;四人双桨、双人双桨、单人双桨。碳纤维复合材料是现代竞技赛艇的首选材料,强度高且重量轻,能使单人艇重量控制在14公斤以内,同时具备优异的抗扭刚度,可兼顾轻量化与结构完整性,价格相对较高。
赛艇运动很吃功夫,必须经过多年训练积累及配合,才能达到艇人合一的境界,主要是与队友有高度的默契。为确保训练安全,初学者首先需要学会游泳,可以借助划船机进行身体力量和平衡性的训练,然后才能进行上艇基础训练。
羊城晚报:继续打造“赛艇之城”体育新名片,韶关还有哪些优势?
吴晓勇:广东赛艇队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韶关近年来输送了邱秀萍、黄梦怡、雷灶钊、孙佳辉等一大批优秀运动,为广东赛艇贡献了韶关力量。
今后,韶关还会加快武江、乳源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建设,参照扬州深潜大运河中心的“训练+赛事+文旅”模式,配置专业码头、体能训练馆、科研监测中心等设施,同步优化浈江、北江现有训练水域的安全标识与救生设备。
此外,韶关还会创办“韶关水上运动文化节”,融合赛艇竞速、非遗展示、美食市集等元素,形成“体育+文旅”年度盛事。
文丨记者 刘毅
图丨记者 柳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