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

广东“追陨”热再起,哪些地方能搜?搜到了归谁?寻陨攻略来了

金羊网 2025-09-23

广东电白地区发现疑似陨石的消息,近日在社交平台迅速走红,不仅吸引了广州、深圳等地的寻陨发烧友自驾前往,部分省外爱好者也专程赶来,湛江、韶关等多地也曾出现寻陨身影。“想亲手找到‘天外来客’,但不清楚哪些地方能合法搜寻,怕不小心违法。”从佛山赶来的寻陨爱好者李先生的困惑,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羊城晚报“记者帮”就此事采访了相关部门,以解答寻陨爱好者的相关疑问。

从广东陨石分布来看,粤西与粤北是两大核心区域——

粤西是全省陨石发现最频繁的区域,尤以茂名市电白区为代表——2025年5月28日,一颗火流星坠落于电白小良镇与沙院镇交界,一块重达423公斤的普通球粒陨石(国际命名“Maoming”)被寻陨爱好者找到,该陨石被核定为国内目前所发现的第二大目击石陨石。该区域沿海滩涂开阔、植被覆盖低、人为干扰少,加上近年多次火流星事件,成为寻陨发烧友关注的重点。雷州半岛近期虽无大型目击陨石记录,但因盛产“雷公墨”(古代陨石撞击形成的玻璃陨石),也常有爱好者前往搜寻。

粤北则以历史重要发现为特色,韶关始兴县龙斗輋林场有直径约3公里的远古陨石坑(约7000万年前形成),是国内首个卫星发现的陨石坑;1990年翁源县岩庄乡曾坠落“岩庄陨石”,这些记录也让粤北成为陨石研究与探寻的重要区域。

“记者帮”了解到,广东“追陨”并非首次引发关注。回溯至1997年9月,英德白沙镇居民发现疑似陨石坑后,《羊城晚报》记者第一时间联动广东省地震局、中山大学专家组建考察队,沿火球轨迹深入田间排查,最终挖出两块共重17公斤的普通球粒陨石,相关报道为广东陨石研究留下了珍贵记录。如今电白“寻陨热”更具全民参与性,社交平台上“电白寻陨攻略”“陨石鉴别三招”等内容阅读量已超百万,部分发烧友还携带放大镜、手套等工具,深入山区、滩涂开展排查。

针对公众关心的“寻陨合规性”问题,“记者帮”了解到,广东从未划定专门的“寻陨区”。根据省自然资源厅要求,所有野外探索行为都需严格遵循《自然保护区条例》《土地管理法》等现有法规,寻陨需重点规避三类限制性区域:一是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法定保护区域,未经许可的勘探、挖掘行为,将依据《自然保护区条例》面临最高1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造成生态破坏的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二是农田、林地等集体或个人享有使用权的土地,不得擅自挖掘,若损坏农作物、果树等财物,需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三是公路、铁路沿线及军事管理区等特殊区域,因涉及公共安全或特殊管理规定,禁止随意进入搜寻。

“记者帮”了解到,从实操角度出发,若确有寻陨需求,可在确认合规的前提下,结合区域特点选择排查方向:粤西电白及周边需避开保护区域与农田,优先选择开阔无权属争议的林地、滩涂;湛江、阳江沿海滩涂适合表面观察;粤北韶关、清远山区需提前通过当地自然资源部门,核查目标区域是否在生态保护红线内,确认无禁入限制后再进入,尤其要注意保护远古陨石坑等地质遗迹。

“寻陨热情可以理解,但法律边界不能突破。”广东格厚律师事务所卢卫国律师在接受“记者帮”采访时进一步解读,除了区域合规,陨石的处置与交易也需格外注意。他表示,若发现疑似具有科研价值的陨石,建议主动联系当地科技部门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专业机构鉴定,法律虽未明确此类陨石归国家所有,但捐赠科研机构更利于科学研究;即便普通陨石或“雷公墨”,交易时也需保留合法来源证明,避免卷入非法财物流通纠纷。

为引导寻陨行为规范开展,“记者帮"还从相关部门获悉,寻陨前需通过当地自然资源局、乡镇政府等官方渠道,确认目标区域的土地性质与管理规定,必要时申请进入许可;同时携带放大镜、便携急救包等工具,穿防滑鞋,多人同行时提前告知亲友行程,避免前往未开发的偏远区域;此外,还可通过天文科普平台学习陨石基础特征(如磁性、熔壳、气印),减少因误认普通岩石导致的无效挖掘,降低对环境的干扰。

文 | 记者 彭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