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

威马死而复活让人惊掉下巴,信任崩塌重建何其难

金羊网 2025-09-09

9月6日,威马汽车发布《致供应商白皮书》,其中提到,翔飞公司已接管威马四家公司,正在全力以赴推动威马EX5和E5车型在温州基地快速恢复生产。今年只剩下有4个月,计划生产2万台,收入10-20亿。新势力居然有死而复活的,此举确实令外界惊掉了下巴。

从良好的愿望来看,威马汽车此次复工复产计划,的确给当地政府和供应商带来了一线生机。毕竟有外界加入续命,好过工厂天天晒太阳。作为第一家死而复生的企业,业界也应该报以更多的热情关注。

不过,作为信任崩塌后的重建之路,也是极其艰难的。近两年的停摆意味着大量已售车辆的售后服务(如保养、维修、三电系统升级、电池更换)处于事实上的停滞状态。老车主一去不返,品牌口碑跌至谷底。“威马”二字还与“破产”“失联”“售后无门”等负面词汇强关联。即便复产,威马在消费者心中已非昔日“新势力领头羊”,其品牌价值几乎归零。它需要像一个全新品牌一样,从零开始建立信任。然而,它又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这比创建一个新品牌更难。

本次计划复产的EX5和E5均是老旧车型,技术平台、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水平已明显落后于当前市场的主流产品。用一个负面的品牌形象去销售落后的产品,“新威马”的开局堪称“地狱难度”。 品牌信任的窟窿远比资金的窟窿更难填补。卖旧车型,或许只能满足不计较品牌,只求性价比的市场比如网约车和乡村市场。

初期10亿元投资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可能仅够支持生产线启动。从就业与供应链来看,温州生产基地的复工能直接解决部分就业问题,并有望带动当地部分供应链企业恢复运转,符合地方政府“保就业、稳经济”的诉求。这是温州市政府愿意支持的重要原因。盘活威马留下的庞大资产包括工厂、生产线,还能避免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复工复产也可能将威马原有的经营风险和社会矛盾转移给供应商和新的消费者,需警惕“用新债填旧坑”的循环。

威马的此次复工复产,更像是一次由地方主导的、以盘活资产、维护稳定为首要目标的社会性尝试。但是市场需求和商业逻辑,则要求更加细致的市场机会分析,更详实的客户调查报告。毕竟三年内,中国新能源市场已经大变样,能否推出极具竞争力的全新产品,能否获得持续且规模巨大的资金投入,熬过漫长的品牌重建期,才是至关重要的。

文|记者 戚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