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博物馆历时一年打造的三条“广东系列抗战史迹研学”线路发布
日前,在“粤游粤红”第三届广东红色旅游季启动仪式上,三条“广东系列抗战史迹研学”主推线路正式发布。据了解,该研学项目由广州博物馆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支持下,历时一年精心打磨完成。
以优质线路打破红色研学市场化运作困局
早在2024年9月,广州博物馆便开始对近150处广州留存的抗战史迹遗址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史料文献展开研究、研学设计、教案编写等流程,并邀请党史、历史学、中学历史教育、博物馆等领域多位专家学者参与评审。
确保每个知识点有据可依,突显博物馆的专业能力和宣传教育水平,为后续的宣传推广打下坚实的内容基础。
为打破红色类研学刻板、趣味性不强的困局,广州博物馆针对不同年龄参与者的学情特点,采用浅显易懂的教学方式和语言输出,通过角色扮演、信息解密、定向寻踪、真人图书馆等沉浸式体验方式,开启了红色类研学市场化运营的尝试。
据记者了解,该系列研学共包括9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研学线路。从今年3月开始,该系列研学进行了7场内测和18场次的试运行,参与人数近600人,实现营收近5万元,其中“不能说的秘密——地下秘密抗日”线路共开展7场次,成为最受欢迎的研学线路。
以走访探寻促进大湾区思想文化交流
“广东系列抗战史迹研学”涵盖文化抗战、东江纵队游击抗战、地下秘密抗战、从沦陷到胜利、华侨抗日救亡、国际合作等多个主题,较为全面地呈现广东在抗战时期的历史面貌。
研学地点覆盖广州市各区、江门、惠州、东莞、香港、澳门等城市,受众群体涵盖学生、工会、党团组织,单场参与人数最多可达1000人。
馆方可根据不同需求个性化定制研学时长和研学重点内容,与走访的抗战史迹遗址单位进行联动,及时融入最新的专题展览参观讲解、AR场景体验等项目,不断增强系列研学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今年10月中旬,跨越粤港澳大湾区的“烽火南粤·家国同脉——粤港澳抗战记忆”抗战研学线路将在广州首发,以“行走的课堂”探访广州中山纪念堂、香港海防博物馆、澳门镜湖历史纪念馆等抗战纪念设施,认识粤港澳的抗战历史。
这是首条以抗战为主题的湾区研学线路,是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具体举措,也是探索湾区红色研学新路径。
据了解,广州博物馆还将对“广东系列抗战史迹研学”中的学员任务成果、留言反馈、过程照片等材料进行搜集整理,于今年12月在仲元楼展区举办“广东抗战史迹研学”教育成果展(暂名),让广东抗战史迹研学成为体系强、抓手硬、辐射面广的“大思政课”精品项目,成为广州博物馆的教育新品牌。
文 | 记者 何文涛 通讯员 梁慕瑜
图 | 广州博物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