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到手工资,社保新规如何影响我们?一文解答焦点问题
近日,最高法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二》)。针对实践中存在的用人单位规避社保缴纳、劳动者主动放弃社保等问题,司法解释作出明确规定:无论双方协商还是劳动者单方承诺,任何“不缴社保”的约定都是无效的。
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约定或同意不缴社保,法院会认定无效;如果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劳动者离职时要求支付补偿,打官司会胜诉。
新规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热议。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担心大幅增加用工成本,甚至导致企业经营困难或倒闭。一方面,为新规所保障的劳动者也并不完全领情,因为缴纳社保意味着他们直接到手的工资金额会变少。
社保新规如何实施?如何影响我们?它对劳动者而言意味着什么?
新规对劳动者有何保障?
《解释二》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或者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承诺无需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约定或者承诺无效。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法研究所所长娄宇表示,《解释二》赋予了劳动者在这些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以及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权利。
娄宇认为,这主要是考虑在“劳弱资强”和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前提下,劳动者放弃社保的意愿未必真实,可能担心向单位提出社会保险的要求将会得不到工作机会。《解释二》不探究劳动者的意愿,赋予了其解除合同以及主张经济补偿的权利,不仅符合职工社会保险的制度设计,也可以督促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社保参保手续并按时足额缴费。
劳动者到手工资会变少吗?
然而,新规让劳动者获得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了冲击,首先是到手收入“缩水”。
以月薪5000元的职工为例,按现行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0.5%)的个人缴费比例计算,每月需缴纳525元社保,直接导致可支配收入缩水10.5%。这也是此前众多劳动者选择签下放弃社保协议的原因,为了换取眼前那几百元“更实在”的生存资本,劳动者甘愿牺牲未来的保障。
由此可见,短期的生存压力与长远保障需求之间形成了可见的矛盾。当然,长期持续足额缴纳社保的益处显著:养老金待遇可提升25%,医保报销比例也能从50%跃升至70%。
长期以来,社保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缺乏足够的透明度,使得许多劳动者对“自己缴的钱是否真正用于自身保障”存疑。要真正提升社保制度的吸引力,除了强制缴纳外,还需增强透明度、优化管理、提升公众信任。只有当劳动者真正相信“缴得值、用得上”,社保制度才能从“强制义务”转变为“主动选择”,实现其应有的保障功能。
灵活就业人员是否受新规影响?
网络送餐、快递物流等新业态平台从业人员数量众多,外卖骑手等灵活就业群体是否会受新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章第十条提到,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解释二》并没有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因此它并不是灵活就业人员或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社保的新机制。灵活就业人员可以自主选择险种,自愿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国家发改委提出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为异地就业者打破参保的户籍壁垒。这一政策被视作促进全国人力资源自由流动、保障灵活就业群体权益的关键举措。
企业用工成本该如何调整?
李涛在长沙市开了一家街边餐饮店,雇佣了10名服务员和3名厨师。一直以来,他和所有员工都保持着不缴纳社保的默契。他说,在自己周边的餐饮门店中,能为员工缴纳社保的都是极少数。入职时,员工们不会主动提起“五险一金”,更在乎实际到手工资。
李涛算了一笔账,以服务员4000元/月、厨师8000元/月的工资计算,如果足额缴纳社保(按社保占工资的25%计算),每月餐厅需额外支出的社保费用约为1.6万元。这已接近门店的利润总额。如果缴纳社保,服务员到手工资会降低约400元。李涛说,400元对于服务员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资金,服务员可能会因此跳槽去其他不缴纳社保的餐饮门店。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刘钧表示,短期内大幅度提升社保覆盖面会影响中小企业的用工成本。为降低用人成本,中小企业可能会通过缩减岗位、增加员工工作时长来实现员工社保缴纳合规。
《解释二》第十九条还提及,用人单位依法为员工补缴社会保险费后,单位可以请求劳动者返还已支付的社会保险费补偿。
杨杰表示,未来中小微企业可能充分利用此方法。例如将5000元月薪调整为以“4000元固定工资+1000元社保补贴”的形式发放薪水。一旦员工起诉公司要求补缴社保,企业就能在补缴社保的同时,反过来要求员工返还1000元/月的社保补贴。“当然,这样的操作方式会带来很大争议,可行性也需要观察”。
专家呼吁:缴社保应具备长远目光
长期看,更广泛的社保缴纳仍然是个人长期保障的最优选择。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向运华接受采访时表示,职工养老保险的作用是让参加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其次,养老保险能够实现社会互济与风险共担,减轻个人和家庭的养老负担;此外,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有保障,就能够消除或减少因老年贫困而引发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在子女数量少的情况下,更应充分认识参加养老保险的作用。
刘钧呼吁,在社保缴纳上,个人应具备长远的目光而不是紧盯着眼前的收入。如果退休后缺乏一份稳定的养老金收入,个人可能就需要继续工作来保障日常开支。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中国人大网、广东人社、工人日报、广州日报、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红星新闻、国是直通车等)
话题主持 | 记者 康琦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