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

32岁南国书香节正在撬动“冰山下”的广阔市场

金羊网 2025-08-18

中国出版集团首次携旗下23家“国字号”出版社整体亮相,1500多家境内外出版机构带来近50万种出版物与文创产品……

32年发展沉淀,南国书香节如何实现从区域书展到“文化嘉年华+产业交易场”的蝶变?如何引领出版业去除“产品形式单一、盈利模式单一、服务能力单一”的隐忧,去撬动“冰山下”的广阔全球市场?

南国书香节不仅是出版业市场反馈的“晴雨表”,更在文化盛景中蕴藏着“以文兴业”的经济密码。记者走进2025南国书香节现场,带来一线市场观察——

从“行李箱读者”到“扫码预售”的狂欢逻辑

步入南国书香节广交会主会场,各大展区人流如织。不少读者手拉行李箱、肩挎帆布包,在各个书展间穿梭流连。

记者与其中多位交谈,得知很多人都是书香节的常客。“如果南国书香节有全勤奖的话,我应该能连拿四五年。带行李箱来是因为买完书后好装回家。”对家住番禺的李女士来说,南国书香节像是她和女儿一年一度的“精神赶集”。带着行李箱来南国书香节,不仅为畅快买书提供便利,还给这场“书展亲子游”增添了不少仪式感。

在中山大学读大三的曾同学现场打开了沉甸甸的大号行李箱:“每年南国书香节的优惠力度都很大,不带行李箱感觉都对不起自己的‘大胃口’。”他笑着和记者分享“战果”,除了买到自己喜欢的书籍,他还特意带来了格非、戴建业等作家的作品,打算奔赴活动现场。收集南国书香节名家的亲笔签名,是他已经坚持了两三年的“集邮”方式。

高涨的文化消费热情背后,是南国书香节对读者需求的精准捕捉——全场打折优惠,叠加满减、赠礼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直接作用于市场端,精准刺激消费,又以“名家签售”“限量首发”等稀缺性活动制造消费动力。
对读者而言,优惠让买书更轻松,而独家预售和签名活动,则让他们每一次文化消费都成为“值得收藏的记忆”。

国际展区的“Forth Coming”预售模式则是今年南国书香节的一大创新亮点。中华商贸将“先下单后发货”的电商逻辑引入南国书香节,读者可以在现场扫码预订尚未进口的海外新书,如哈利波特最新袖珍典藏系列Pocket Potters(暂译《袖珍波特系列》)、哈珀・李未公开短篇The Land of Sweet Forever(暂译《永恒甜蜜之地》)等。

承办国际品牌出版馆、国际绘本馆、港澳台馆的中华商务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建元向记者介绍:“因为国际出版风险成本相对较高,有时进口图书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中国,进货多了可能卖不出去,进货少了可能想买的人买不到。这种预售就能较好地降低风险。”

2025南国书香节现场人头涌涌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 摄

电商“先下单后发货”的逻辑搬进图书销售现场,不仅用“扫码”把线下注意力瞬时转化为线上销量,还解决了传统书展“看得到、买不到”的痛点,同时让出版社在图书正式上市前就完成了首轮市场验证与资金回笼。

今年南国书香节延续1993年“首个市场化运作书展”的基因,以“优质内容供给+精准刺激消费”的组合策略,让文化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南国书香节的热闹现场不仅体现出公众对文化产品的旺盛需求,更体现了“创新办节,诚心办展”对市场的撬动作用——通过优惠激励、稀缺体验、预售模式等系统性设计,将文化热情转化为消费动能,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

出版界的“广交会”,中国IP融入全球知识版图

对读者而言,南国书香节更像是“文化嘉年华”,是一场久违的“精神赶集”;而对参展商而言,今年的南国书香节更像一场汇聚优质出版资源的“广交会”,一个“产业交易场”。

本届南国书香节聚拢盘活全球优质出版资源,正以强大的磁吸效应,成为连接全球出版业的超级枢纽。“阅・世界”国际文化展厅规模创历届之最,汇聚港澳台及全球上千家主流出版社的两万余种图书。其中仅2025年出版的畅销新书和众多原版书迷追捧的特别珍藏版本就达近两千种,不少图书在内地尚无中文简体版出版,是首次在南国书香节与内地读者见面。

新书赶在8月前出厂、新书首发等到南国书香节再办、重大项目留给南国书香节发布,正日益成为业内共识。

南国书香节组委会办公室综合组组长、广东新华发行集团书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禹分享了他的观察与思考:“我们注意到,国际出版机构和创作者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展示窗口的意愿十分强烈,他们更多地将南国书香节视为呈现多元文化展品、进行深度文化交流的平台,而不仅仅是图书销售的渠道。”

南国书香节组委会委员、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鸣涛对于今年的国际化实践,也有一番提点:“今年国际化实践采取的是双向对话与赋能机制。主会场组织‘粤版图书走出去”签约仪式,同步展出粤版精品和经典海外版图书,推动中国IP通过版权贸易进入全球市场,融入全球知识版图。”

在阿拉伯国家馆,两天接连举办数场出版交易活动。8月15日,广东经济出版社与埃及Jusur出版社正式签署《大国筋骨》阿拉伯文版合作协议,为埃及及阿拉伯世界的读者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中国工业化经验的大门,也为两国在发展理念与实践层面的交流互鉴提供了全新载体。

在《从三星堆到金沙》阿拉伯语版新书发布会暨高峰对谈活动现场,埃及出版协会会长穆罕默德·法里德·萨阿德·扎赫兰说,非常高兴中国的三星堆能与古埃及文明通过书籍展开对话,他强调,人类对神性、自然和信仰的共同探索是超越国界的,而出版人的使命在于传递文明。

“这里不仅是卖书,更是找合作的地方。”一位参与版权交易的编辑吐露感受。

蒋鸣涛表示,南国书香节依托港澳台独特地缘优势,为版权贸易、跨国合作与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未来计划将在全方位链接全球文化资源上持续发力,与博洛尼亚书展、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等国际书展建立合作长效机制,将南国书香节打造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与世界文明‘引进来’的重要平台。”

革除沉疴旧疾,掘进“冰山下的”市场

漫步南国书香节现场,记者还观察到一个特点:文化体验、文创销售等文化服务区面积占比,远高于图书展销面积占比。

这一细节折射了出版业的转型风向:南国书香节正推动行业打破“编-印-发”的传统闭环,革除“产品形式单一、盈利模式单一、服务能力单一”的沉疴旧疾。以书为媒,撬动产业跨界融合,搭建起由单一图书销售转向版权内容为核心、多元文化服务协同的融合型盈利模式。

靠图书销售来盈利,只是出版产业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如何通过产业协同构建新业态,撬动“冰山下”的广阔市场亟待挖掘。

宋禹点明今年南国书香节的一大亮点,即“文化+”的深度融合。南国书香节突破传统书展的边界,将图书与科技、文创、非遗、美食、艺术表演等多元业态深度融合。

羊城书展作为核心展馆,今年以“在书城 阅山海”为主题,汇聚28家出版单位、41家多元业态参展单位。“跟着书本去旅行” 展区构建文创、文旅、研学三位一体空间,发布“带您读懂广州五脉”主题路线;IP授权创新示范专区展示《家在中华》研学书本剧、《广府梦华录》VR 体验,通过数字化场景演绎传统文化。

这些在南国书香节现场的创新实践,都在印证出版业的转型新逻辑:以版权内容为枢纽,横向整合教育、旅游、数字内容等场景,形成复合收益结构。

 IP授权(转化)创新示范专区

在“智取未来:科技重塑世界出版新生态”论坛上,中信出版集团首席专家乔卫兵对出版业未来提出了他的思考:“出版业的困境本质上是工业时代传统模式与数字时代需求的错位。未来的出路可能在于重新定义‘书’的价值——从单纯的内容载体转向综合知识服务或体验产品。”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倪谦则指出:“面对全球出版新生态,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落幕,技术迭代重构内容生产,跨界融合重塑产业链条,唯有合力才能把握先机。”

32年磨一剑,2025南国书香节化茧成蝶,已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出版人、作家、读者的“精神之桥”。“创新办节,诚心办展”,这其中蕴藏着南国书香节的“流量密码”,以及持续领跑的“销量密码”。

期待这场迈向国际化的文化盛宴,为全民阅读热潮交出“销售成绩单”,持续书写“以文兴业”的湾区样本。

文 | 记者 何文涛 朱绍杰

图 | 邓鼎园 钟振彬 黄城栋 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