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开渔季:风起疍歌 浪涌千帆
以渔为名,靠海而兴,山海交融,涵育岭南文脉。当南海季风掠过渔港的上空,8月16日,这座被浪声宠爱的渔港再度迎来自己的“开渔礼”。羊城晚报《大美岭南》第117站,循着盐味的风,抵达阳江,海丝万里,渔火千年。今朝潮起,故事正新。
晨光微熹时,南海的潮声已唤醒阳江闸坡渔港。数千艘渔船列阵如虹,桅杆上高悬的渔灯与朝霞交融,将海面染成岭南水彩特有的绛紫与金黄。
清晨五时,晨曦尚未染红海平面,渔港已沸腾如滚水。船老大们手持黄酒祭拜,古铜色的脸庞写满虔诚;渔家女将红绸系上船头,祈求风调雨顺;孩童们踮脚将平安符挂上船舷,银铃般的笑声撞碎在浪花里。这片被渔民称为“蓝色粮仓”的南海渔场,此刻正孕育着丰饶的馈赠。
正午,千艘钢铁渔船如离弦之箭劈波斩浪,船尾拖出的雪白浪痕在朝阳下化作金色绸带。闸坡渔港瞬间化作沸腾的调色盘——蓝白相间的船身是浪花的延伸,桅杆上猎猎作响的五星红旗如跳动的火焰,船头悬挂的“利是封”在阳光下泛着喜庆的朱红。
当渔船化作海平线上的星点,渔港边的海味街已支起连绵竹棚。阳江豆豉的醇香、程村蚝的肥美、东平虾酱的鲜咸在空气中交织,穿香云纱的老板娘手持芭蕉扇,将“一夜埕”咸鱼的香气扇向游人。美食长街上,炭火炙烤的墨鱼丸滋滋冒油,蒜蓉蒸沙虫鲜甜弹牙,更有巧手媳妇现场演示“一夜埕”咸鱼制作技艺。
暮色中的渔港亮起万点灯火,渔船北斗导航系统的蓝光与渔家女的银饰交相辉映。当最后一缕霞光没入南海,岸上的咸水歌又起:“天做帐啰海做田,敢向龙王借金山……”这歌声飘过岭南的骑楼巷陌,化作向海图强的时代和声。南海开渔季,正以最岭南的方式诠释着何为向海而生的勇气。
策划 | 魏琴
统筹 | 牛智杰
文 | 记者 戴灵敏
图 | 丘远彬 梁文栋 林清石
海报设计 | 陈健怡
视频文案 | 实习记者 黄楚娟 林小宇
视频剪辑 | 实习记者 黄楚娟 许仕键
出品 | 大美岭南融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