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心城区首个小连片危旧房改造项目9月底将完工
近来,广州传统中轴线附近的越秀区洪庆坊社区中,一处名为小石集的连片危旧房屋启动“原拆原建”,现场一个个钢结构模块像“搭积木”般精准安装到位,其余区域也正有序施工中。为推动城市存量提质增效,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会同越秀区以小石集为试点,率先探索出一条广州市中心城区高密度社区危旧房自主更新的可行路径。
明确“企业+居民”自主更新模式
越秀区“黉桥·小石集”项目(下称“小石集”),涉及17栋建于上世纪60-80年代的1-4层低矮老旧建筑,共有商、住户45户82人。建筑多为砖木结构,部分楼栋经评估为C、D级危房,存在安全隐患。
因小石集片区建筑、环境问题突出,同时项目内政府和国企管理的公房较多且连片,具备危旧房改造先行试点的条件。依托《广州市城镇危旧房改造实施办法(试行)》(下称《危旧房改造办法》),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小石集纳入广州危旧房改造首批试点项目。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编制印发项目实施工作方案和改造试点方案,明确“企业+居民”小连片自主更新模式,确定“原拆原建”改造策略,明确部门分工、实施路径、工作机制、工作安排等内容。由越秀区洪桥街道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区相关部门、权属单位北秀公司等参与,协调组织各方力量推进项目各项工作。
破解难题增容扩面完善公服配套
由于是首个中心城区危旧房小连片“原拆原建”项目,小石集项目在推进过程中,产生了诸多新领域的新问题。
项目范围内的房屋权属性质较为复杂,涉及街属公房、区直管公房、私房等多种类型,同时每栋房屋均拥有独立宗地。相较于单一宗地上的“原拆原建”,项目一开始就面临“困难”模式。市住建部门会同市规自部门、越秀区经反复研究,决定采用“统一设计、归集产权、整体报批”的模式,对房屋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既确保改造后的建筑风格和功能布局协调统一,又解决了宗地权属人不同的问题。
小石集地处建筑高度密集的老社区,空间十分有限。此次“原拆原建”,着力发挥政策叠加效应,用好《危旧房改造办法》及模块化建筑6%容积率激励的政策红利,推动小石集项目落地,激励业主包括权属单位北秀公司出资改造。根据《危旧房改造办法》要求,此次增容面积主要用于电梯、公共走廊、服务配套等。
采用屋顶光伏体系等打造绿色建筑
经过专家论证,项目因地制宜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钢结构模块体系,中间区域共装配56个模块。模块主体结构采用钢梁+钢柱+钢筋桁架楼承板的钢框架结构,配套集成墙板、整体卫浴等装配式装修产品,整合机电系统,在工厂形成箱式结构后现场整体吊装。通过工厂预制、现场快速组装的方式,有效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扬尘,减少了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缩短约3个月的建造周期,同时具备结构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此外,还采用了节能玻璃、屋顶光伏体系等技术,打造绿色建筑。据悉,小石集项目预计于今年9月底完工。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通讯员 祝健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