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首个“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揭牌!羊晚与东源打造赋能“百千万工程”创新模式
7月22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和东源县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东源县“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揭牌仪式在河源市东源县糖巢创客社区举行。这也是《“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 - 2027年)》(以下简称:“媒体+”三年行动方案)印发后,全省成立的首个“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该工作室将通过构建“媒体+创客”双驱孵化体系、实施全域传播联动工程、推进人才培育与智库赋能等重点任务。
河源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春艳,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社长、副总编辑胡泉,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专职编委郎国华,东源县委书记秦卫民等参加活动,并共同为“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揭牌。
打造协调创新平台
既是“媒体+”又是媒体“家”
东源县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近年来在乡村振兴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力探索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创新做法。
据了解,此次成立东源县“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是立足“媒体+”三年行动方案,联合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两大省级媒体,依托糖巢创客社区物理空间,打造“媒体+智库+产业”三位一体融合平台。“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通过农产品IP孵化、全域传播联动、人才培训反哺三大路径,构建“创意孵化-传播赋能-销售转化”闭环,形成可复制的“东源模式”。
秦卫民在致辞中表示,“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是东源落实省“媒体+”三年行动方案的重要平台,对于推动东源探索打造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东源将发展“媒体+”新业态,打造一批工作室、培养优质网红记者,推动“媒体+智库”效能聚合,打造国家、省、市、县媒体和新媒体协调创新平台。同时依托省级权威媒体的强大策划能力和全渠道分发优势,重点孵化打造“仙湖茶”“万绿湖鲜”“航空丝苗米”等三大标志性农产品IP,真正让东源的“土特产”成为“抢手货”、卖出好价钱。借助浙江团队的导师资源和先进经验,开展常态化培训,加速本土创客培养,达到“1+1+1>100”裂变增长的效果。
胡泉表示,“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的揭牌,既延续了双方多年的友好合作,又标志着合作进入了新阶段,这也是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践行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深度参与到“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羊城晚报将通过全媒体传播资源优势和“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策划“东源品牌故事”传播内容,挖掘产品文化内涵,携手孵化东源标志性农产品IP,培育本土“新农人”队伍,与东源共同为全省“百千万工程”助力。
“媒体+”三年行动方案印发后,韶关乐昌、湛江等地陆续根据实际印发相应的实施方案,迅速掀起深挖“媒体+”力量热潮。为充分发挥媒体在乡村发展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东源县此前就召集省级媒体、浙江运营团队、本地创客代表及有关部门深入交流,谈经验、亮思路、晒方法,并制定了有关行动方案。为确保“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运营机制顺畅,东源县还成立了工作专班,同时发出《致媒体同仁的一封信》。
秦卫民在与媒体座谈推动这项工程过程中就表示:“与媒体共同打造赋能‘百千万工程’新的东源模式,我们将立足东源特色,希望媒体也能成为‘创客’,一起助力东源发展。”
秦卫民希望,省级媒体能将工作室视为“家”,成为东源的“特派员”、创客的“合伙人”,发挥自身优势讲好东源故事,让东源的山水好物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也希望广大创客把握机遇,积极创新实践,展示东源的美丽蝶变,推广东源的优质产品。东源县将当好“金牌服务员”,在政策扶持、资源整合等方面提供支持,为创意和创业保驾护航。
“媒体+”助品牌IP孵化
让人才回归乡村发展
事实上,东源在三农领域探索与媒体联动已有多年,而且具备“媒体+”深化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优质基础。东源县拥有板栗、茶叶、丝苗米等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25年板栗种植面积约22万亩,年产量约1.7万吨,产值约3.4亿元;茶叶种植面积约6万亩,总产量2700吨,总产值12亿元;丝苗米种植面积约14.72万亩,产量约6.26万吨,产值约5.88亿元。
这些丰富的农业资源,为东源县探索“媒体+”模式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东源县已经在联动媒体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在举办的“板栗文化节”“东源仙湖茶文化节”等活动都能见到广东主流媒体与河源地方媒体的身影,这些媒体通过广泛报道与媒体效应,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游客关注到东源。媒体的宣传报道,让深山里的板栗、东源仙湖茶、万绿湖鲜、航空丝苗米等农产品迅速走进千家万户,让东源这片热土被更多的人所知悉。
这些初步的探索,已经显现“媒体+”在连接产地与市场、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作用,这也让东源“媒体+”方案更具可操作性。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推销,更是一种品牌塑造、文化传递和价值提升的过程。东源的特色农产品不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是逐渐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2023年,抓住“百千万工程”实施的契机,东源县从浙江引入新神农美丽乡村学院,一同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整合本土资源与媒体力量,以运营思维发展乡村,打造了以“青年农创客”为主题的糖巢创客社区,通过乡村创客创业大赛吸引项目入驻。这也为此次“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的揭牌奠定基础。
作为广东主流媒体,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的品牌价值突破800亿元,蝉联全国晚报榜首。当前,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正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依托羊城创意产业园雄厚产业积淀、岭南数字创意大厦岭南文化大数据中心底座优势,锚定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试验田、“竖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年轻态”的人才汇聚高地和岭南文化传承发展实验室四大战略定位,为企业构建全周期成长生态。这也将为东源在文化赋能、孵化人才方面提供良好的合作基础与合作空间。
此次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同时共建“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将创新模式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乡村创业项目,让更多年轻人愿意回到乡村、建设乡村。
东源农创客张俊超从事网络销售农产品已经几年时间,主要协助当地农寻找电商代理人,建立电商平台产生业务可能性,通过直播平台与粉丝和朋友形成建立合作。得知“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成立,他喜出望外。张俊超说,主流媒体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在宣传推广中可以给更多当地农产品赋能,也可以为自媒体人引导方向。
媒体助力乡村兴
东源文旅活力涌
每年正月初三左右,东源县漳溪畲族乡中联村的省级非遗汶水塘捕鱼节就热闹上演。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汶水塘捕鱼节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不仅是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更是畲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为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多年来,央视CCTV-13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与广东主流媒体、河源地方媒体形成媒体宣传矩阵报道河源东源漳溪“汶水塘捕鱼节”,不断扩大“汶水塘捕鱼节”的名气与影响力。目前,这一传统民俗活动也成了中联村赋能“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载体与抓手。漳溪畲族乡中联村支部书记周碧亮介绍,汶水塘捕鱼活动吸引了上万名游客,给村民增收3万多元,带动村民养鱼业发展。
当前,东源县借媒体之力,以建设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现有的文旅资源向文化生产力转化。除了提到的“汶水塘捕鱼节”,东源还举办“上莞镇新轮村追龙”“万绿湖文化周”等系列活动,打造“隐”等一批网红打卡点。2024年,东源实现旅游人数425.3万人次、旅游收入13.5亿元,比2022年分别增长169%、54%。
如今,东源县“媒体+”乡村创客工作室成立,东源县在“媒体+”赋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方面迈出更大步伐。未来,可以期待看到更多创新的“媒体+”应用场景在东源落地。
文 | 吴奕镇 袁文康
图、视频 | 曾育文 梁喻 林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