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都来了!广东虫媒传染病如何防?

金羊网 2025-07-21

近日,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通报称,截至18日,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1161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一下子,广东的虫媒传染病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都是虫媒传染病,是由伊蚊(即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广东省是登革热高发省份,今年6月全省登革热发病人数已达94例。疾控部门每年都反复强调,预防登革热的关键点就是“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无论是社区、工地,学校、还是办公场所,市民要留意周围环境,清理翻盆倒罐,清理积水,清除杂物,清洁环境,消除蚊虫孳生环境;同时做好个人和居家防蚊措施,避免伊蚊叮咬,预防蚊媒传播疾病。

然而,年年喊灭蚊,年年都有虫媒传染病疫情。与蚊虫斗智斗勇了这么多年,如何更好地预防虫媒传染病,我们有更好的办法吗?

广东双疫齐发:基孔肯雅热突袭,登革热压境

2025年7月,广东佛山市疫情地图骤然变红。顺德、南海、禅城三区累计报告1199例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其中重灾区顺德区的乐从、北滘、陈村三镇病例高度集中。

仅7月8日至14日一周,全省新增基孔肯雅热481例,全部为本地病例且集中在佛山。

与此同时,登革热疫情并未退场。2025年第28周全省报告登革热病例62例,其中本地病例51例,广州、中山、佛山等地均有分布。6月全省登革热发病人数已达94例。广东此刻面临着两种由伊蚊传播传染病夹击。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解释,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虽同属蚊媒传染病,症状也有发热、皮疹及关节痛等相似之处,但存在一定区别:基孔肯雅热关节痛更倾向于侵犯小关节(如指关节),部分患者会转为持续性疼痛; 登革热则更容易引发出血或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康敏提醒,“广东是登革热高发省份,每年5~11月是本地疫情流行期。”实际上,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本地传播,大规模暴发和零星病例主要发生在美洲、亚洲和非洲。近些年我国周边的东南亚疫情持续活跃。同时,广东省疾控中心表示,我国于2008年首次发现输入性病例,曾引发本地疫情,但尚未形成稳定的疫源地。

年年防蚊,为何年年破防?

“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广东疾控部门这句年年强调的预防登革热的要点,揭示了防控的核心在于消除蚊虫孳生地。 社区、工地、学校、家庭等地都被呼吁翻盆倒罐、清理积水与杂物。 辅以个人防蚊措施,才能切断传播链。

现实却充满无力感。“每年夏天,小区防登革热最典型的就是喷药,有且只有喷药。”广州番禺居民张女士直言社区措施单一。

专家则点出国内外个人防护理念的差异。美国明确将避蚊胺(DEET)列为户外防蚊首选,其驱蚊效果尤其在高温环境下更为可靠。而国内主流产品多采用驱蚊酯,虽副作用较小,但在酷热条件下效果可能明显打折扣。

在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的一位专家看来,全民参与度下降是关键因素之一:“爱国卫生运动可以再轰轰烈烈一点,早期效果非常好。”他呼吁创新模式,如“小手牵大手”——让幼儿园、小学生学习灭蚊知识,主动发现并报告小区内的积水容器,联动物业清理。

他山之石:新加坡的“铁腕”与“科技”

面对严峻疫情,新加坡的系统性防治模式成为重要借鉴。 这个常年受登革热、寨卡威胁的热带国家,通过多年实践打造了全球瞩目的防控体系。

法规展现出惊人“铁腕”:家中发现孑孓(蚊子幼虫)罚200新元(约1000元人民币)! 建筑工地发现蚊虫孳生?罚金动辄数万新元,严重者直接停业! 2020年,超40处工地因滋生蚊虫被强力处置。

全民动员渗透生活细节中,强力宣传“灭蚊五步骤”(如每周更换花瓶水、清除积水、倒置闲置容器),让防蚊意识扎根家庭。2014年培训2000名志愿者深入社区宣导,激发居民自主清除孳生源。

可以说,在预防蚊虫传播疾病上,新加坡采用了“科技+法治”双引擎:应用沃尔巴克氏菌技术(让雄蚊感染细菌致其后代无法存活)等生物手段从源头控蚊;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整合病例报告、蚊媒监测、天气等多元数据,实时生成风险地图,实现动态预警与精准打击。同时,责任转化降本提效,将防蚊内化为公民责任,大幅降低政府单向管控成本。

“新加坡经验核心在于以技术创新降低传播基础,以法规和社区行动保障可持续性。”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这位专家分析。他建议其他地区优先学习其“孳生源清除为主、精准用药为辅”的策略,并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同时也提醒要“结合本地财政与生态条件审慎引入高技术方案,避免资源错配”。

全民行动:从居家到旅行,防蚊无死角

7月18日,佛山禅城、南海、顺德发布“告全体市民书”称,7月19日至20日(本周末),集中开展以清除蚊虫孳地和杀灭成蚊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

为迅速降低蚊虫密度,最大限度阻断病例传播扩散风险,现号召全区各企事业单位、学校、建筑工地、村(社区)、家庭及全体市民,于7月19日至20日(本周末),集中开展以清除蚊虫孳地和杀灭成蚊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为切实保障广大市民及家人的健康,请广大市民朋友们积极行动,充分利用周末时间,及时清除蚊虫孳生地,杀灭成蚊。

广东已进入蚊媒传染病流行高峰,疾控部门向市民发出全方位行动呼吁:

居家防线:勤翻盆倒罐,每周检查清理花盆托盘、闲置容器、废旧轮胎中的微小积水,保持环境整洁。

个人防护:使用有效驱蚊剂(可考虑含DEET产品)、安装纱窗纱门、睡觉用蚊帐。

就医提示: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立刻就医并主动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

配合防疫:当所在小区出现病例时,积极配合工作人员清理室内孳生地和灭成蚊。

旅行防护:暑期出游尤其前往疫区,务必加强防蚊;返程后监测健康,及时报告旅居史。

“蚊媒传染病防控是长期挑战,完全杜绝很难,但科学防控能有效降低风险。”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位流行病学教授强调,真正的关键在于将防蚊彻底融入生活日常。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图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