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

一场神奇逆袭,如何成就F1和电影的“天作之合”?

金羊网 2025-07-13

最近的F1英国大奖赛正赛,出现了体育电影乃至整个电影史上最有趣的巧合之一。

 霍肯伯格庆祝登上领奖台

当天在银石赛道上,德国车手霍肯伯格以第三名完赛。这个成绩看似不起眼,却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系列纪录:这是这位老将征战跨度长达5500天、239场F1的首次登台,打破了F1参赛场次最多却未登台的纪录,而且将第二名甩开了足足129场;37岁10个月17天的高龄,也让他成为21世纪最年长的首台车手;本场比赛他从倒数第二名的第19位发车,一路逆袭到第三名,刷新了银石赛道70年来最低发车顺位登台纪录;他的593分的积分,是F1历史上未登台过的选手所获得的历史最高积分;他职业生涯两度失业,所在的索伯车队上一次登台还是在13年前,这支公认的弱旅甚至没有准备香槟,以至于霍肯伯格还在台上接受梅赛德斯同行的“香槟分享”,因为首次登台没经验,冠军诺里斯还帮他拿头盔……

这一幕本身已经足够不可思议,更令人难以置信的巧合是,霍肯伯格的这一经历和刚刚全球上映的电影《F1:狂飙飞车》出现了多处严丝合缝的呼应:去年排名垫底的末流车队、高龄老将、正赛第19顺位发车,都和片中的设定高度重合,霍肯伯格和片中布拉德·皮特扮演的桑尼·海耶斯“合二为一”。

这让人由衷感叹:这到底是电影照进现实,还是现实追上了电影;电影想把F1变成自己的预告片,没想到自己反倒成了F1的“预告片”;当观众看这场比赛时习惯性地惊叹“编剧都不敢这么编”的时候突然想起,“哦!编剧已经编过了!”还有人戏称,“一刷时还是电影,二刷时已是霍肯伯格和索伯车队的纪录片了!”

虽说逆袭本来就是体育电影最常用、观众也最喜闻乐见的戏码,但巧合到这种程度,时间上都如此接近,未免还是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这一巧合既有赖于“天时地利”,也有赖于“人和”——编剧对这个行业的深度了解,让霍肯伯格的这场逆袭既显得如梦似幻,但又如此水到渠成。

本片融入了非常丰富的F1历史事件。比如皮特扮演的主角海耶斯在1993年遭遇的车祸,脱胎于现实中英国车手多内利1990年那场车辆断成两截的车祸;比如海耶斯在比赛中故意引发安全车帮助队友,借鉴了2008年新加坡站雷诺车队的争议操作;比如皮尔斯撞车烧伤双手,让人想起1976年尼基·劳达在纽伯格林、2020年格罗斯让在巴林的遭遇——顺便值得一提的是,劳达的故事在2013年的《极速风流》中有更为完整的呈现,该片至今依然是最优秀的赛车电影之一;片中APXGP车队董事会成员伪造文件举报自己的车队,原型来自2007年迈凯伦偷窃法拉利资料的商业间谍案……

 霍肯伯格和皮特“合一”成为网络热门梗图

很多年前,霍肯伯格曾经带着一群小朋友推广F1,其中一个小朋友问他拿过几次冠军,霍肯伯格只能尴尬地说“没有拿过”。如今,霍肯伯格这段神奇的逆袭,完全值得在未来出一部纪录片。而《F1:狂飙飞车》这部电影,在片中将重新变回素材。

“银石奇迹”不仅仅可以用来描述霍肯伯格在F1赛道上的这段逆袭,也记录了现实和电影惊人的巧合。有趣的是,F1和电影,恰恰也是两个在困境中求新求变的传统娱乐行业的“难兄难弟”。

F1虽然处于职业赛事的顶端,仅次于奥运会、世界杯,但这项不差钱的赛事近年来面临诸多困难。小车队生存艰难、新能源汽车的“马力平权”冲击行业格局、多条赛道年久待修,观众的持续流失和新鲜血液的不足也长期困扰着F1的管理者。同样不差钱的电影业同样面对流媒体这样的新技术、新势力的挑战(事实上本片的出品方就是苹果的流媒体公司),而要培养看着短视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人走进电影院观影的习惯,同样难度重重。

 霍肯伯格的香槟甚至还是借来的

如今,这一赛场上的巧合和它的火爆破圈,也有望对两个行业都产生相当可观的助推:电影可以帮助F1获得更多新的观众和潜在车迷,而F1的经典比赛,又反过来让这部本已非常优秀的电影注入更多价值,帮助这部运用了电影工业许多前沿技术、本就为大银幕而生的电影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感受电影无可取代的视听价值。目前,该片不但全球票房已近3亿美元,在豆瓣和IMDb上的评分分别达到了可观的8.7分和7.9分,而且还在不断上升。

在励志的体育故事背后,是一个同样励志的行业故事。F1和电影,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亮晨

图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