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

鱼眼·探问丨劣质薄膜引发的信任崩塌:罗马仕充电宝危机背后的行业困局

金羊网 2025-07-10

今年6月,北京多所高校下发通知,禁止使用罗马仕充电宝,原因是发现20000毫安的罗马仕牌充电器在充电时,相较其他品牌型号充电器,更容易发生爆炸现象。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这个曾稳居行业顶端的品牌,瞬间从“出行必备”沦为“安全禁区”,充电宝安全问题也随之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

从行业标杆到安全禁区

罗马仕的崛起曾是充电宝行业的传奇。2012年,雷桂斌成立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放弃笔记本电池代工业务,专注线上销售,其推出的首款1万毫安大容量移动电源首月销量破万。巅峰时期,罗马仕连续11年蝉联天猫“双11”移动电源品类销量冠军,年出货量突破5000万件,构建起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营销网络,累计用户超1亿,堪称行业标杆。

然而,面对不期而至的危机,罗马仕的应对却显得仓促且被动。6月16日,罗马仕宣布召回2023年6月5日到2024年7月31日期间制造的三个型号充电宝,共22个批次,共计491745台。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品牌负责人表示,这次产品的召回事故或者产品的缺陷,在于电芯(锂电池)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部分上游电芯(锂电池)来料的问题,在一些极端的场景下,可能会有过热的风险,在更极端场景下可能会有自燃风险。截至7月3日10点,公司共处理各渠道咨询约572.6万次,确认符合召回条件的产品330807件,已收到退货或无害化处理产品79891件,占召回总量的16.2%。

供应链漏洞引发的多米诺效应

随着调查深入,事件根源逐渐清晰。罗马仕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将部分批次电芯生产外包给江西某代工厂。该工厂为牟利,在样品阶段使用合格的隔膜材料,批量生产时,却私自替换为廉价劣质品,甚至通过伪造质检报告掩盖材料替换行为,使得有缺陷的电芯流入罗马仕等品牌的生产线。

隔膜作为锂电池正负极间的“防火墙”,其质量直接决定安全系数。劣质隔膜存在膜孔不均、耐热性差等问题,极易在充放电时收缩或破损,导致正负极短路,引发热失控甚至爆炸。国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监督司一级指挥长王天瑞也指出,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隔膜破裂会造成正负极短路,从而引发自燃。

无锡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局长黄立飞表示,鉴于该企业的电芯产品可能涉及充电宝起火事件,已对该企业的所有产品进行全面排查并抽样检验。目前,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已依规对该企业生产的锂电池产品全部封存,其拥有的74张CCC证书均被认证机构暂停或撤销。

信任崩塌带来的后果立竿见影。羊城晚报记者在淘宝搜索罗马仕充电宝显示该店铺已关闭;京东、拼多多等官方店同样清空了相关商品,仅剩少量充电线在售,抖音店也清空了充电宝商品。

此外,多位消费者爆料“召回困难”,罗马仕电商平台店铺已处于“保证金余额不足”状态,无法进行退款 。

7月6日,罗马仕发布停工停产通知,除召回相关员工外,其余人员从7月7日起停工6个月,首月正常发薪,次月起按最低工资80%发放生活费,被员工质疑为“变相裁员”。

价格战下的安全失守

罗马仕的坠落,凸显出国内充电宝市场激烈的价格竞争与内卷现状。

当前,中国充电宝市场规模庞大,但品牌数量众多,竞争异常激烈。羊城晚报记者在电商平台上发现,部分20000mAh的充电宝售价低至50元,价格相较于前几年明显下降。据业内人士说,在成本方面,一个高质量电芯成本就要40元以上,加上其他配件、包装与运输等费用,合格产品最低成本往往在60元以上,而售价50元左右的20000mAh的充电宝显然不符合市场价格逻辑。更有代工厂负责人透露,10000mAh充电宝合理成本应在40元以上,但市场倒逼其接受20元包邮的订单,采用二手电芯、削减保护电路等手段可能就成为厂商控制成本的不二选择。

广东格厚律师事务所卢卫国律师指出,罗马仕产品若被质监部门定为缺陷产品,侵犯了消费者安全保障权、公平交易权和依法求偿权。消费者可先与商家或平台协商退货退款、赔偿,协商不成可向消协或市监局投诉,也可直接通过诉讼维权。

罗马仕的危机为整个充电宝行业敲响警钟:性价比绝不能以安全为代价,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与危机应对能力,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专家分析认为,此次危机将引发连锁反应:短期内品牌信任尽毁,中期需承担监管加强、供应链重组的高额成本,长远看行业合规成本将上升10%-15%,“安全溢价”成新竞争点,市场或向合规能力强的头部品牌集中。

文|记者 彭纪宁

视频|梁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