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

青岛大学宿管大爷疑因高温离世,高校“空调困局”拷问教育本质

金羊网 2025-07-09

7月7日,正值小暑,青岛大学就社会关注的“宿管大爷离世”发布情况说明,但仍未能就公众关心的“如何解决学生宿舍无空调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近期,东北、山东等多地高校学生纷纷爆料,学生宿舍没有空调,学生酷热难耐,已有学生中暑住院。

“宿管大爷离世”被网民疑为因值班室内未安装空调而中暑而死,这一事件将部分高校学生宿舍未安装空调的“高温困局”推向舆论高潮,社交媒体中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3亿。

网民从对高校后勤管理责任的质疑,演变为对高校教育本质的追问:人文关怀不应只停留在口号上。

源起:青岛大学宿管大爷离世

7月6日,青岛大学浮山校区一名宿管大爷的不幸离世,在社交媒体中热传。

据该校学生讲述,大爷平时住在宿舍门口的值班室平房里,里面只有风扇,没有空调,每天早上都可以看到宿管在门外乘凉。

尽管通报称“初步排除刑事案件可能,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但有网民猜测大爷是“热死”。

该校学生说,大爷日常居住于宿舍门口约6平方米的平房内,不但屋内通风不畅,而且仅有风扇无空调。

近期,青岛持续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事发当日该平房室温达43.2℃。

网民还爆出,大爷特别善良,喂养了很多流浪猫,还给小猫们安了3个电风扇。

据称,宿管大爷平时生活节俭,多是自己煮挂面吃。离世前几天,大爷还向学生说捡了毕业生不要的棉袄和鞋子,准备今年过冬穿,没想到“冬天一定会来,但大爷已经走了”。

这更引起了舆论对此事件的共情,有部分学生自发在值班室门前献花纪念。该校学生反映,学生宿舍同样没有空调,已影响到学生的休息,经常半夜被热醒,已有学生中暑被救护车送院治疗。

然而,该通报并没有就学生和公众关心的宿舍安装空调问题进行回应,这引发网民质疑。

网民认为,宿舍迟迟没能装上空调,反映的是人文关怀不足的问题。山东财经大学学生小杨表示,山东无论是济南还是青岛,夏季气温高是共识,因此不可能认识不到宿舍需要及早安装空调。“我们学校的学生宿舍已经安装空调了,所以我觉得青岛大学还没安空调,是学校财政安排方面问题可能性较大。”

据媒体报道,2024年9月的开学典礼上,青岛大学校长曾表示,会努力解决大家关心的空调问题,引起学生们一片欢呼。直至7月7日中午,该校保卫处工作人员表示,学校准备安空调的计划好几年了,目前已经施工,宿舍也装。

空调:学子报考高校考虑条件之一

青岛大学的“空调问题”并不是个例。

今年6月底以来,由于高温天气持续,山东、东北等多所高校就曝出学生宿舍因没安装空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近日,山东烟台南山学院东海校区学生宿舍未安装空调,有学生被热晕后由救护车拉走。该校学生说,只能靠冲凉降温,但冲完凉不超过20分钟又浑身是汗,“昨天凌晨2时多才睡着,6点就热醒了。”有不少学生会去校内的超市蹭空调,但因宿舍晚上要关门,他们只能在超市待到晚上9点多。

除了硬扛、蹭空调,高校学生还开发出N种“避暑大法”。近日,东北的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动画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学生也爆料,宿舍原本就没安空调只有风扇。可如今大热天宿舍晚上居然断电,连风扇都无法用,热得根本睡不着。学生们纷纷晒出在楼道打地铺、搭帐篷睡觉、去图书馆蹭空调、躺学校卫生间的水池降温,甚至是出校外租酒店、民宿。

有高校工作人员称,由于东北的气候原因,夏天比较清凉,真正炎热的时间较短,所以学校宿舍没装空调。只是近年夏天比较热,学生反映宿舍太热睡不着的情况多了起来。但也有部分东北高校学生反映,夏季炎热的情况,其实一直存在,同学们有时会睡在操场上和宿舍楼底下。也向学校反映过,但一直没得到解决。

无论是山东还是东北,并不是所有高校都没安空调,部分高校已经采取措施在学生宿舍安装了空调,为学子撑起一片清凉。

除了上文讲到的山东财经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近日也连发两条视频称:空调全覆盖的大学。学校每间学生公寓外墙上都挂着空调外机,教学楼、图书馆、健身房、体育馆内也都装有空调。又如去年9月,东北大学响应师生诉求,投资1800余万元启动学生宿舍空调购置项目。

当前,时值一年招生季。随着高校宿舍热烈讨论,“宿舍有没有空调”已经上升为高校招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不少准大学生将之视为择校的重要参考指标。

有微博大V认为,在高温席卷校园的当下,高校宿舍的“空调安装”早已超越生活需求范畴,更是大学“以生为本”理念的试金石。在教育资源竞争激烈的今天,一所连基本生活保障都做不到的高校,如何让学生安心求学?如何赢得家长信任?

网民:高校应积极回应学生诉求

面对学生安装空调的诉求,学校的回应不一。有的高校迅速出台了应急措施和安排空调安装计划。如烟台南山学院采取多项措施开展防暑降温工作,包括组织学生入住图书馆。同时,学校已安排专项资金,启动线路改造和宿舍空调安装工程。但是,也有部分高校的回应,令人一言难尽。有高校工作人员表示,部分高校宿舍楼龄老旧,电路系统难以负荷空调需求。但部分网民和学生反驳称,同期建设的行政办公楼却配备智能微电网,校长室空调运行正常,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作何解释?

更有高校建议同学们换夏凉被、使用电池型电风扇。对于学生中暑晕倒一事,有高校工作人员回应,“有的学生可能体质差一些,但也是极个别的情况。”这样的回复,被部分网民认为是推卸责任。

有网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高校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才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高校应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积极回应学生要求,拿出解决问题的真招实招。

广东财经大学学生小吴表示,学校的宿舍都配有空调,天气太过炎热的时候,学校会在食堂设置降暑绿豆糖水,体育课的老师也会在上课的时候适当减少运动量,尽量让学生在阴凉处。她认为,“作为大学生,我认为各高校应该对学生诉求提高重视,学校的设施会影响学生的基本生活质量。事件显示出部分高校在应急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严重不足,缺少人文关怀,高校管理不能只做面子功夫却不深入了解各方的实际需求,应该把钱花在刀刃上。”

网民建议,高校在应对目前炎热天气时,可购置一批移动空调、大功率风扇等设备灵活供有需要的学生使用,提供免费冰袋、绿豆汤,开放公共空间供学生纳凉。

从长期治理来看,除了投入资金安装空调外,还可将空调安装与新生奖学金政策捆绑宣传,提升招生竞争力。同时,建立“高温心理援助专线”,配备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

文丨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翎 实习生 吴羿菲 杨斯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