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

既不天然也不健康?巴黎水“翻车”

金羊网 2025-05-22

作为高端水代表,雀巢旗下知名气泡矿泉水品牌“巴黎水”被曝既不符合“天然矿泉水”标准,也存在健康风险。5月19日,在法国参议院调查委员会公布的针对巴黎水产品丑闻的调查报告中提到,“巴黎水”的生产商——总部位于瑞士的雀巢公司存在消费者欺诈行为,法国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甚至涉嫌蓄意包庇企业,包括帮助掩盖水源污染情况、放宽矿泉水处理标准等。

 电商平台上,巴黎水产品图片

这已不是雀巢旗下包装水产品第一次曝出问题。雀巢旗下另一高端水品牌普娜曾多次出现亚硝酸盐超标,一年内三次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据知情人士透露,雀巢或将出售水业务。

2020年已曝出问题

据了解,早在2024年初,法国媒体就首次揭露“巴黎水”产品,在水源受污染后,以紫外线、活性炭等原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工艺对其进行非法处理,产品既不符合“天然矿泉水”标准,也存在健康风险,因为污染物中包含大肠杆菌、肠球菌等源自粪便的细菌。法国参议院于2024年底成立专项委员会对此展开调查,并于2025年5月19日公布了这份调查报告。

报告提到,雀巢公司相关部门2020年就发现其位于法国的部分矿泉水工厂存在非法水处理行为,2021年开始接触法国政府有关部门,并提出改造计划,包括对部分“维护较好”水井的水使用精细微滤技术消毒,以生产带有“天然矿泉水”标签的产品;对部分“老化严重”的水井进行改造,转为生产不带“天然矿泉水”标签的饮用水,并用于生产“氼颂家巴黎水”品牌系列饮品。据了解,“氼颂家巴黎水”于2024年6月在我国上市,包括水果味气泡水系列、无酒精鸡尾酒风味气泡饮系列以及能量饮料系列。

报告指出,欧洲法律规定,天然矿泉水不得进行任何可能改变其特性的消毒或处理。而对于雀巢公司的非法消毒行为,法国政府有关部门并未采取相应行动,甚至在2023年修改法规放宽相关标准,批准该公司采用过滤精度为0.2微米的精细微滤技术进行水处理。法国现行法律规定,可用于天然矿泉水的过滤精度下限是0.8微米,低于此精度被认为是用于消毒目的。法国媒体指出,雀巢因此得以继续靠“天然矿泉水”的标签赚取高额利润。

此外,针对雀巢改造水井以进行产品转型的计划,法国多个政府部门2023年还同意修改一份“巴黎水”水源卫生质量报告,删除了水井被细菌、除草剂以及杀虫剂分解物等污染的检测结果,将其替换成描述企业有益实践的段落,为该企业取得相关生产许可铺平了道路。

5月20日,就巴黎水问题雀巢回复羊城晚报记者称,雀巢水及高端饮料公司注意到法国参议院调查委员会就瓶装水行业的做法提出的结论,强调了当今瓶装矿泉水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以及实施监管制度时需要更高清晰度和一致性。

雀巢表示,食品安全是首要目标,公司重申其市场上所有的天然矿泉水产品始终是安全可饮用的,且有如标签所示的特征性矿物质成分。雀巢欢迎调查委员会聚焦于保护法国矿泉水资源的独特遗产——这一议题对行业的所有参与者均至关重要。雀巢水业务长期致力于通过与当地利益相关方密切合作开展的具体举措,保护其所有生产基地的水资源,例如已在法国加尔省和孚日省实施的相关计划。

普娜已悄然下架

这已不是雀巢旗下包装水产品第一次曝出问题。该品牌旗下另一高端水品牌普娜曾出现因亚硝酸盐超标,一年内三次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

2024年12月,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一份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中,普娜检出亚硝酸盐检验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标准值为≤0.005mg/L,检验值0.0266mg/L,超标逾4倍。该产品还曾在2023年12月底和2024年4月,因同样原因被通报抽检不合格。

公开资料显示,雀巢旗下高端矿泉水品牌包括“巴黎水”“圣培露”和“普娜”。三大品牌均是雀巢于2000年左右收购。不过,羊城晚报记者查询发现,目前,在雀巢中国官网上,只有“巴黎水”和“圣培露”两大品牌,“普娜”已不见踪影。

在电商平台,以普娜&圣培露京东自营旗舰店为例,目前也只有圣培露产品在售。个别平台非自营店铺仍在售750毫升普娜,单瓶价格约15元。

雀巢旗下水和高端饮料业务板块表现不错。根据2025年一季报,雀巢水和高端饮料业务销售额约合人民币70.24亿元,有机增长率为3.6%,高于2.8%的集团有机增长率。

不过,有知情人士透露雀巢有意出售水业务。在2024年底,雀巢高层曾宣布或将集团旗下水业务独立运营。早在2020年,雀巢已出售其在北美的低端水品牌。

面对农夫山泉、怡宝、百岁山等品牌的强势出击,雀巢在华水业务策略摇摆不定,一方面不愿放低身价;一方面,又难敌友商的降维打击。2015年,雀巢曾推出雀巢优活3元水产品,主攻大众市场,后因水源地分散成本高企,在2020年将此业务出售给青岛啤酒。随后,雀巢转攻高端水市场,推广“巴黎水”“圣培露”和“普娜”,去年又推出“氼颂家巴黎水”系列,但渠道问题始终困扰着雀巢。

文|记者 吴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