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

中国女子4×100米接力主帅黄淡伟:培养新人、锻炼队伍,全力冲击世锦赛入场券

金羊网 2025-05-10

5月10日,2025年世界田联接力赛即将在焕新升级的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燃情开跑,家门口作战的中国接力天团肩负冲击东京田径世锦赛入场券的使命。男子4×100米接力队在杭州亚运会完成新老交替后,新生代选手正在冉冉升起,女子4×100米接力队希望时隔4年重返世界顶级舞台,与世界顶尖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的男女4×400米接力队则重在练兵,积累大赛经验,剑指刷新男子4×400米接力和混合4×400米接力全国纪录,期待在两个项目上寻求历史突破。

9日,中国接力队在广西南宁结束一个多月的备战后抵达广州,大战一触即发,中国女子4×100米接力主帅黄淡伟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时表示,本次接力赛将全力冲击世锦赛入场券,并达成培养新人、锻炼队伍的目标。

6aa305a6-1c59-48fb-9929-4978cbeaa4b4.jpg

广东接力天团

接力男团换血升级后备受期待

对于世界田联接力赛首次落户中国,并选择自己生活的城市广州,黄淡伟很是激动:“相比于单项比赛,世界田联接力赛这个团体项目在交接棒的过程中存在一定偶然性,这会让比赛更加刺激也更具观赏性,极易激发现场观众的激情。”黄淡伟认为,世界顶级的接力盛宴能够来到广州,是这座体育名城的一大幸事,将充分调动大家的运动热情,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全民健身中来。

 黄淡伟

黄淡伟在杭州亚运会率领中国男子4×100米接力队勇夺桂冠,如今又执掌中国女子4×100米接力队教鞭,外界期待他的丰富经验能够帮助女子接力天团一扫多年无缘世界大赛的阴霾。

703ee3ea-9aa5-4dd6-a0bb-6fedbf39b4d2.jpg

据黄淡伟介绍,新老交替是中国男女接力天团的关键词,但换血进程略有不同。“男队在杭州亚运会已经完成新老交替,目前后备力量储备雄厚,成绩也比较优秀。无论是整体实力,还是配合的默契度,已能够实现完美交接。但年轻队员在经验上存在不足,这就要求教练组在训练上严格要求,同时适当解压,让他们更快地融入到接力队。”

3cd865b3-fe7e-452b-8686-94ceab1e49f7.jpg

在本次男子4×100米接力名单中,主力班底谢震业和陈佳鹏留队,王胜杰、曾克理、何锦櫶、邓信锐等00后选手加入,何锦櫶和曾克理去年分别跑出10.06秒、10.15秒的佳绩。此前的肇庆田径大奖赛,由新秀组成的国家集训二队也曾跑出38秒37的佳绩。新锐力量层出不穷,让外界对这支崭新的接力男团充满期待。

b64a2037-a815-415f-8ea2-d356d58e07e7.jpg

接力女团棒次调整,梁小静肩负重任

中国女子4×100米接力队由梁小静和葛曼棋领衔,以老带新的阵容寻求突围。“女队存在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但教练组会尽可能地将个体特点最大化呈现。”此前的肇庆大奖赛,女队在棒次安排上调整为全新的陈妤颉、李玉婷、梁小静和葛曼棋,对此,黄淡伟表示棒次的安排一方面会根据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另一方面也会考虑将可能出现的交棒风险降至最低,“梁小静从第一棒调整到第三棒,主要因为她是一名老队员,需要去承担一接一交的责任。”黄淡伟告诉记者,教练组已准备好第二阵容(梁小静第一棒)以备不时之需,但他更希望年轻队员能够挺身而出,勇敢承担第一棒的重任。“我们还肩负着为国家队培养新人、锻炼队伍的任务,所以阵容的变化也是正常的。”黄淡伟说。

ad5ab4c0-5fb9-43f0-8bd7-5db3248987d8.jpg

中国女子4×100米接力队在本次接力赛资格赛与牙买加、德国、西班牙、波兰和利比里亚分在第二组,尽管黄淡伟将本组视为“死亡之组”,但他对接力女团冲击世锦赛资格仍抱有信心。

c945eb4c-1205-4899-a998-e8b8e3615bcc.jpg

中国短跑已真正走向世界

本次广州世界田联接力赛,广东军团共有8名运动员为国出战,展现了广东短跑这一传统优势项目的深厚底蕴。“广东短跑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位置,每届全运会都会在短跑单项和接力项目拿到2至4块金牌,我们也培养了苏炳添这样优秀的运动员,我觉得广东短跑的训练理念更先进,前辈们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广东短跑长盛不衰的主因。”黄淡伟说。

80ba96c3-828b-4544-bafa-d4dd6def7745.jpg

谈到中国短跑的发展历程,黄淡伟感慨万千:“从2010年开始,中国短跑的梦想就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让我们实现了站在百米决赛起跑线的梦想,中国田协也提出以接力作为突破口,逐渐摆脱中国短跑落后的局面。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现在我们的4×100米接力已基本能够进入世界前八,4×400米接力也在各方重视之下迎来转机。”黄淡伟期待中国接力天团能够在主场跑出高水平,在广州让世界见证中国“加速度”。

文|记者 柴智 苏荇

图|记者 钟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