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

8.5㎡年租260万!引发网民集体“算账”:灵隐寺"天价商铺"背后的商业与公益拉锯战

金羊网 2025-05-08

“五一”假期期间,有博主曝出“杭州灵隐寺门口8.5平方米小卖部年租金260万元”,引发公众关注。“天价租金”小卖部到底能不能赚钱,网民们纷纷算起账来。这折射出文旅产业发展中难以回避的深层命题:当资本逐利性与公共服务属性相遇,如何在商业效益与公共利益间找到平衡点?

“天价租金”小卖部

该小卖部名为“灵隐冷泉素饼店”,位于灵隐寺售券处进口旁边,人流非常密集。该博主称,店铺只有8.5平方米,一年租金高达260万元,是商家经过103轮竞拍租到的。据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2022年,店铺承租了该处房屋,成交年租金200多万元,是公开招投标的,景区会做好店铺日常监管工作。

在拍卖平台可以看到,2022年6月,西湖景区对该处房屋租赁权进行公开竞价,起始价为111.8万元,经过88次延时,成交价为260.3万元。租金收益将用于景区维护和公益事业。

“天价租金”小卖部并不是孤例,近年媒体屡有报道——2023年8月27日,广东肇庆“怀集中学150平方米小卖部招租项目”竞拍完成,5年租金总额成交价超900万元,主要承担全校近9000名师生的消费需求;云南昆明翠湖鸥粮销售亭年租金48.1万元,月均9.6万元。

这类“天价租金”小卖部往往出现在景区、学校等相对封闭环境的公共空间,处于客流量大的核心区或有较为稳定的客源,也算是“独家生意”。这种公共空间商业资源相对稀缺,又有刚需的支撑,因此推高了租金。如灵隐寺门前的小卖部之所以能支撑起如此昂贵的租金,其底气来自灵隐寺年客流量超千万人次,平均每天的客流量就超过3万,为小卖部带来充足的客源。同时,该小卖部位于祈福路线必经之路,人流量甚大,形成“黄金卡位”,其位置具有不可复制性。

商业与公益博弈

天价租金小卖部到底能不能赚钱?连日来,网民纷纷算起账来。不少网民认为,灵隐寺门前的小卖部能吸引这么多轮竞价,商家肯定测算过能赚得回来。有网民粗略测算了一下:按照每天 7123元的租金计算,若再加上人工费用、各项成本消耗以及利润,保守估计每天营业额需达到1.5万元才值得经营。不过,考虑到每天3万的人流量,即便只有10%的人群消费,每人消费20元,一天的营业额也能达到6万元。

天价租金小卖部的背后,是景区这类具有特殊公共属性的场景与商业利益的博弈。有网民担心,景区的公共空间属性要求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当商业资本介入后,公共空间逐渐成为“生意场”。景区商铺的高租金,有可能引发“成本倒逼定价”现象,成本转嫁到商品价格上,最终由游客买单,违背公共属性,相关部门应该予以治理。公共空间不应放任市场逐利,守住商业服务底线才是符合大众的选择。

时下,文旅产业开发正成为各地促进消费,提振经济的重要推手。如何在文旅开发中寻找公共属性与商业开发的共生之道,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课题。诸如一瓶矿泉水10元、一根烤肠15元、15元一个梅干菜饼等价格虚高的商品在景区中出现,难免会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

构筑平衡共生之道

灵隐寺门前小卖部的天价租金背后,是传统文化价值的爆发式释放。在文旅产业方兴未艾的当下,千年文化正以全新形式迅速融入大众消费市场,其商业价值不言而喻。在这场文旅盛宴中,需要构筑起一个承载文化温度、保护游客权益、维持景区发展、合理商业开发的平衡框架。

有网民建议,引入价格监管、限制垄断经营权,限制租金上限,对民生必需品实行限价,平衡商业开发与公共属性之间的矛盾。同时,相关部门应定期公开租金的去向,接受社会监督。

景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减少对租金收入的依赖,防止高租金推高物价,进而影响游客体验。也有网民建议,可以通过科技赋能,在景区开设无人售货、线上预订等新模式,打破“独家生意”对价格的垄断。

文丨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