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千年风华,今朝更胜往昔
珠江,广州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滋养着岭南大地,也孕育了独特的城市景观。自宋代以来,“羊城八景”的评选便成为广州城市风貌的经典记录,而珠江及其沿岸风光,始终是八景中不可或缺的篇章。
八景评选史:一部流动的广州史诗
宋代是“羊城八景”最早的文献记载时期,珠江以其壮阔的水势和繁忙的航运进入文人视野。从宋代的“珠江秋色”到2011年的“珠水流光”,珠江及其关联景点七度入选“羊城八景”,每一次入选都是一段历史的剪影,一次审美的凝练,更是一部城市发展的史诗。
宋代的“珠江秋色”描绘了帆影点点、层林尽染的画卷,展现了古代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繁荣;明代的“珠江晴澜”则以开阔江景和粼粼波光,刻画出岭南水乡的壮美与灵动。到了清代,“珠江夜月”将文人墨客的诗意栖居注入江景,月色下的珠江成为宁静与哲思的象征。
1963年的“鹅潭夜月”延续了夜月主题,但白鹅潭本身承载着黄萧养起义的民间传说,使得景观在自然之美外,更添历史厚重感。1986年的“珠海晴波”则因海珠广场的纳入,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广州的城市新貌,珠江开始成为现代化都市景观的一部分。
进入21世纪,“珠水夜韵”(2002年)和“珠水流光”(2011年)标志着珠江景观的华丽转身。灯光工程的璀璨、广州塔的崛起、珠江新城的天际线,让珠江从传统的“赏景之地”跃升为“城市会客厅”。夜游珠江成为广州旅游的金字招牌,而“流光”一词,更是对这座国际大都市活力与创新的最佳诠释。
这些景观的命名与内涵,始终围绕“水”这一核心意象,却又因时代而异。古代八景侧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如秋色、晴澜、夜月,无不体现古人对自然时序的敏感和对天人合一的追求。
今日逛八景:珠江夜景成新名片
五一假期,珠江沿岸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争相打卡“羊城八景”中的珠水风情。
沙面岛上的百年洋楼在阳光下格外迷人,许多年轻人在这里拍照打卡。“这里既有历史感,又能看到珠江,特别适合发朋友圈!”大学生张同学笑着说。咖啡馆、艺术展与江景结合,让沙面成为文艺青年的聚集地。
傍晚的白鹅潭畔,游客们早早架起相机,“听说这里的夜景特别美,我们专门从湖北过来打卡!”游客李女士开心地说。珠江两岸的灯光璀璨绽放,现代高楼与历史建筑在光影中交错,十分壮观。
在天字码头,珠江夜游的售票处排起长队。“珠江夜游是必打卡项目,没想到这么火爆!”来自四川的刘先生一家登上游船,沿途欣赏广州塔、猎德大桥等标志性景观。
记者还了解到,广州公交集团客轮有限公司与广东省博物馆、荷兰米菲兔品牌IP跨界合作,“五一”期间推出“粤博文化”“米菲”两艘新主题游船,成为珠江游的新亮点。“粤博文化”主题船外观以蓝色为主调,巧妙融入广东省博物馆独特的建筑轮廓、羊城标志性地标建筑以及象征岭南的英雄花木棉图案,尽显独特韵味。踏入一楼客舱,粤博文创区域和纪念品展示区映入眼帘,还特别融合了广东省博物馆正在举办的特展“凝眸——16至20世纪典藏珍宝艺术展”,让游客仿若置身于艺术殿堂,沉浸式感受东西方珍宝的璀璨共辉;二楼甲板精心设计了主题打卡区,不少游客在此拍照留念,“珠江沿岸真的处处是景,随便一拍都好看!”不少游客感叹。
珠江的“八景”变迁,不仅是自然风光的记录,更是广州城市发展史的缩影。从古时的渔舟唱晚,到今日的摩登都市,珠江始终流淌着广州的魂。
老八景新活力:未来珠江更值得期待
梳理广州城建史,记者发现从2011年珠江对上一次获评“羊城八景”以来,如今的珠江看点更多,滨水地带功能更全面。
据悉,随着广州城市建设发展,珠江广州段前航道北岸的建设已延伸至金融城片区,南岸的琶洲片区建设也已完善。2011年游客如果想从海心沙到达广州塔,需要搭乘渡轮或者APM线;如今则可以通过海心桥横跨珠江两岸,在江心一览珠江广州新中轴段美景。除了新建桥梁,既有桥梁也在焕发新活力,海珠桥、广州大桥、人民桥均在过去14年间进行过翻修改造,与桥梁周边景观相融合。
良好的江景,不能缺少良好的水质。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夕,广州通过治水减少了黑臭河涌对珠江的污染;其后广州治水工作未停步,在2020年前后实现了147条水体消除黑臭的成果。水质好、景观妙,市民游客不再“谈江色变”,愿意亲近珠江赏水赏景。广州在2018年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高水平规划建设广东万里碧水清流的‘碧道’”号召,对江岸河涌边进行碧道化改造。此举不仅丰富了市民游客赏水赏景需求,包括二沙岛在内的不少江岸还因碧道建设全面向市民游客开放,实现“还岸于民”。
景观和水质皆提升,社会各界纷纷要求进一步丰富珠江的文旅价值。在2025年广州两会期间,多名广州市政协委员通过提案及公开发言,建议广州丰富珠江日夜游的品种,对涉及珠江的水文化、水经济进一步深挖。2025年3月,广州市多个职能部门已通过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邀请政协委员试乘试搭正在研发中的“环海珠岛”珠江日夜游航线。
除了珠江游轮,广州还将在现有的碧道基础上进一步向“碧带”升级,结合大江大河、滨海风光构建蓝绿交织的生产生活新空间,营造产城融合的滨水活力经济带;开展河道综合整治行动与水文化休闲品质提升行动,释放水域两岸公共空间,促进滨水街区经济转型升级与城市品质提升。
珠江的七次入选,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不同时代对同一条河流的重新发现与诠释。从自然江景到都市风情,从诗意栖居到经济动脉,珠江始终是广州的灵魂所在。未来的珠江,或许还会有新的“八景”诞生,但它的故事,早已深深镌刻在这座城市的记忆里,继续流淌,继续闪耀。
统筹|刘云
执行|梁怿韬 陈玉霞
文|记者 冷霜 梁怿韬
图|记者 陈秋明 梁怿韬
题图|肖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