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治疗先“配对”,全国首个精准心理诊疗中心运行一年!
在心理学界有个说法“没有最好的心理治疗,只有最适合的心理治疗。”的确,现实中许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花费不菲去做心理治疗,但效果差强人意,其中关键原因之一可能是来访者与治疗师之间缺乏匹配,包括治疗师专业方向、咨询风格与患者问题类型、个性特征不契合等。
就在去年2月,全国首个精准心理诊疗中心在南方医科大学正式成立,所有咨询者在开始治疗前,要先通过测评与治疗师精准匹配。该中心运行已一年多余,已成功为1286名来访者匹配到最适合的治疗师。
先配对,再治疗
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精准心理诊疗中心,个案管理师、南方医科大学心理卫生学博士张欣正与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李明(化名)进行心理治疗前的匹配访谈。
李明因长期面临工作压力与人际关系困扰,近两个月出现明显情绪低落和紧张焦虑,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在完成医生初诊和心理健康测评后,他来到中心进入后续心理治疗预约流程。
张欣首先引导李明完成一套由中心自主研发的精准心理治疗评估工具,了解其对心理治疗的适宜性、疗法偏好、治疗风格偏好等。随后,她结合该评估结果和心理健康测评报告,与李明进行一对一访谈,进一步明确他的主要困扰和治疗需求。在综合访谈内容、患者评估结果与治疗师特征之间的匹配情况后,张欣为李明推荐了一位擅长认知行为疗法、亲近性与指导性风格兼备且临床经验丰富的治疗师,并确定了首次治疗时间。
这一幕,正是南方医科大学精准心理诊疗中心日常工作的缩影,也是我国首个精准心理治疗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破局传统困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转型,公众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对专业心理治疗服务的需求也呈井喷式增长。然而,传统心理治疗模式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治疗方式选择缺乏科学依据、心理治疗方法选择不当、治疗效果监控体系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体验,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为打破这一僵局,南方医科大学张小远教授团队自2014年起便开始了对精准心理治疗的系统探索。他们以临床实践为导向,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于2020年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的珠江医院正式运行精准心理治疗模式,推出了我国首个精准心理治疗门诊。2024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精准心理诊疗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多维匹配模型成为全球范围内率先进入临床实践的精准心理治疗理论模型之一。该模型以匹配为核心,基于来访者的多维特征,通过循证证据与个性化评估等方法为其选择最佳干预,并引入“反馈式实践”的思想,通过对治疗过程和效果的全程监测,实现治疗效率与治疗效果的最大化的循证个性化实践。
没有最好 ,只有最适合
当患者因心理困扰前来就诊,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问题便是:“根据我目前的情况,该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式,是要吃药还是要做心理治疗?”在传统的诊疗模式中,这一决策过多依赖医生的主观经验。
在精准心理诊疗中心的临床实践中,多维匹配模型通过整合循证医学证据、患者个性化评估和经验信息,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以成年人的广泛焦虑为例,按照循证精神医学证据,单一的吃药或者单一的心理治疗均可以,为提高决策的个性化水平,采用自主研发的“药物治疗依从性量表”和“心理治疗适宜性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对心理治疗适宜性较高但药物依从性一般或较差的患者,优先进行心理治疗;而对于心理适宜性不高但药物依从性较好的患者,优先进行药物治疗。
此外,多维匹配模型还能够为患者匹配合适的治疗师和治疗方法。通过对患者的系统个性化心理评估,结合循证心理治疗证据,优先选择证据等级最高且最适合患者个性特征的治疗方案,并匹配符合其偏好的心理治疗师开展工作。这种精准匹配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增强了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心理学有不同的流派,包括精神分析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治疗师的个人风格也有亲近型、计划型、指导型等。这些不同没有说哪个更好,只能说是否适合。” 张小远教授举例,此前他们接诊了一位S先生,他因面临婚恋情感困扰而前来寻求心理治疗。由于他从外地赶来,时间仓促,主动提出跨过匹配环节尽快治疗,但在首次治疗结束后他对治疗效果不甚满意。后来,在中心的精准匹配下,为其选择了擅长认知行为疗法且具有较强计划性和指导性的治疗师。经过系统治疗,S先生有效解决了婚恋情感困扰,其整体情绪状态得到明显改善。
可实现全疗程追踪管理
据了解,精准心理治疗模式的另一个重要特色是全疗程追踪管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精准心理诊疗中心在多维匹配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反馈式实践”模式,随着患者治疗过程的展开,持续评估其治疗效果,并将相关结果反馈给经治医生和心理治疗师。若治疗效果不佳,中心会进行“预警”,帮助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治疗师。
这种“监测-反馈-(预警)-调整”的个案管理模式,显著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规范化和个性化的就医体验。以青少年的轻度抑郁患者为例,根据循证精神医学证据,患者可以先进行心理治疗,无需用药。中心会在治疗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症状水平,若其症状未见好转甚至加重,中心则进行预警,考虑是否需要药物治疗的介入。
经过一年多运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精准心理诊疗中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常规的门诊咨询者相比,精准心理诊疗中心的来访者与治疗师的治疗关系更优,治疗效果更高。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来访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还为我国心理健康服务领域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未来,随着精准心理治疗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有望推动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走向更加规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
文|记者 陈辉 通讯员 胡琼珍 柯佳 孙熙原
图|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