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苍穹!神二十发布会召开,这些亮点值得关注
在4月23日举行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宣布,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
神二十出征日是“东方红一号”升空55周年
神舟二十号的发射日恰逢“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5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
对此,发言人介绍,窗口选择主要根据任务需要研究确定。总体上看,载人飞船发射和返回窗口的确定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基于工程基本约束,半年前在飞行任务规划中明确大的时间段,其次在任务前根据空间站实际运行轨道选择有利于航天员安全和任务实施的具体窗口时间。目前,载人飞船采用6.5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案,在载人飞船发射前由空间站实施相位调整进行配合。此次任务中,选择4月24日为发射窗口,空间站的调相控制次数最少且均为升轨控制,同时也满足载人飞船在轨能源约束等条件,可以说,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4月24日发射是在满足各类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方案最优的发射窗口。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伟大征程。55年后,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之际,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奔赴“天宫”,跑好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接力赛”。
港澳航天员有望于2026年出征太空
据发言人介绍,港澳航天员作为载荷专家,预计最早将在2026年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去年8月,我国第四批航天员入队,训练正在按照既定计划有序组织开展。在取得飞行资质后,他们将被纳入飞行乘组的候选范围。其中,港澳航天员入队后很快适应了工作和生活环境,迅速融入航天员队伍,训练勤奋刻苦,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港澳航天员作为载荷专家,预计最早将在2026年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神十九航天员创造世界纪录
目前,船箭飞行产品质量受控,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地面系统设施设备运行稳定,空间站组合体状态正常,具备执行发射任务的各项条件。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本月29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神舟十九号乘组在轨驻留已满175天,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任务期间,他们进行了3次出舱活动和6次载荷进出舱任务,创造了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9小时时长的世界纪录。特别是前期一次货物出舱安装时载荷适配器意外卡滞,神十九航天员出舱期间进行成功处置,为保障后续试验任务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展现了乘组过硬的业务能力。
涡虫首上太空,神二十乘组将开展3项生命科学实验
神舟二十号任务将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3项生命科学实验。其中,涡虫空间再生实验是国内首次开展。
据介绍,失重性骨丢失/心肌重塑是制约人类开展深空探索的重要医学问题,斑马鱼实验将以神舟十八号任务中建立的斑马鱼-金鱼藻二元生态系统为基础,研究微重力对高等脊椎动物蛋白稳态的影响,明确蛋白稳态对失重造成的骨量下降和心血管功能紊乱的调控作用。
涡虫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涡虫空间再生实验是国内首次开展,本项目将从个体水平进一步认识再生基本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解决人类空间损伤等健康问题。
链霉菌在土壤改良、植物促生抗逆、生态系统构建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次实验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生物活性物质和酶在空间环境下的表达规律,为利用空间环境资源开发微生物应用技术和产品奠定基础。
截至目前,中国空间站已在轨实施了200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上行近2吨科学与应用物资,下行百余种空间科学实验样品,获取的科学成果后续将定期进行发布。
载人登月总体进展顺利
我国载人登月任务各项研制工作总体进展顺利,长征十号、梦舟飞船等正按计划开展初样研制试验工作,月球遥感卫星已完成立项和竞争择优,发射场等地面系统研制建设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我国载人登月各系统主要大型试验和跨系统试验正稳步推进。已组织完成长征十号电气系统综合匹配试验,梦舟飞船首次高空空投试验,揽月月面着陆器整器热试验。
我国将陆续在酒泉、文昌等地,组织实施梦舟飞船零高度逃逸、揽月着陆器综合着陆起飞验证、长征十号系留点火、长征十号低空飞行及梦舟飞船最大动压逃逸等试验。
中国空间站将迎来首位外籍航天员
今年2月底,中巴双方签署合作协议,中巴目前正在开展巴基斯坦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其中,初选工作在巴基斯坦实施,复选和定选工作在中国实施,最终将选拔出2名巴基斯坦航天员来华参加训练。
根据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规划与合作实际进展,1名巴基斯坦航天员将以载荷专家的身份参加1次联合飞行,在轨期间除了完成乘组的日常工作外,还将承担巴方科学实验的操作工作。
文丨记者 王隽杰 姜雪媛 林桂炎 罗清峣